《楞伽经详解》第一辑页二:“楞伽经有三种译本:第一译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是刘宋朝代时,从天竺来的求那跋陀罗法师所翻译。第二译本为《入楞伽经》,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翻译。第三译为《大乘入楞伽经》,唐时大周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所译。”应注意的是,所谓的“刘宋朝代”,是指南北朝当中的刘氏所建立的宋王朝,为了有别于赵匡胤所建立的宋朝,故称之为刘宋。
以下的经文,三种译本,差异很大,造成很大的争议。今依明心的证量判断,《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略分为三种识,才是正确的;《入楞伽经》和《大乘入楞伽经》略分为二种,是指七转识分为二种,不及于智相识或真相识。从前后文的对照也可以得到证明: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
《入楞伽经》 |
《大乘入楞伽经》 |
|
1 |
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大慧!识有三种:何等三种?一者转相识,二者业相识,三者智相识。 |
大慧!诸识有三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2 |
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 |
大慧!有八种识,略说有二种: |
大慧!识广说有八;略则唯二: |
3 |
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 |
何等为二?一者了别识,二者分别事识。 |
谓现识及分别事识。 |
4 |
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 |
大慧!如明镜中见诸色像,大慧!了别识亦如是见种种境像。 |
大慧!如明镜中现诸色像,现识亦尔。 |
5 |
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
大慧!了别识、分别事识,彼二种识无差别相迭共为因。 |
大慧!现识与分别事识,此二识无异,相互为因。 |
6 |
大慧!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 |
大慧!了别识不可思议熏变因。 |
大慧!现识以不思议熏变为因, |
7 |
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 |
大慧!分别事识,分别取境界,因无始来戏论熏习。 |
分别事识以分别境界及无始戏论习气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