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空性见之略评及殊胜如来藏之概述(三之三).......... 正国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及殊胜如来藏之概述(三之三)

  第二章 殊胜之如来藏概述

  第一节 佛开二甘露门

  世尊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大乘根性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开示一切有情皆有不生不灭而含藏不净种子之如来藏。复“广导诸众生,令速成菩提”,令缘熟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证悟真如本性,转依第八识之无我性、清净性,永伏性障,并进而断除烦恼障及所知障习气种子,证得四智圆明之无上菩提,此乃世尊出世本怀所开出之佛菩提道甘露门,正如 佛于《法华经》开示:【演畅实相义,开阐一乘法,……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复为畏轮回苦之二乘种性众生开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蕴处界空。又开示:第八识所生蕴、处、界法,自性生灭无常、苦、空、无我,故断蕴处界我(意根及六识)及我所(前五根及六尘)之执著,断我见、我执,证初果乃至四果,此乃世尊所开之解脱道甘露门。

  第二节 如来藏之各种不同名称

  如来藏又名: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阿陀那识、心、所知依、藏识、种子识、金刚心、自性清净心、真如、实相、非心心、无心相心、不念心、无住心、涅槃、有分识、穷生死蕴、无始时来界、本际、如、般若、法身……等。然于禅门之中,亦有如是称第八识者:本来面目、自家宝藏、寸丝不挂、祖师西来意、无事人、本地风光、莫邪剑、无缝塔、没弦琴、无根树、佛法大意……等名,种种诸名皆是真心如来藏之别名也。

  佛于《入楞伽经》卷七开示:【大慧!阿黎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不增不减经》语译:【法身在众生身中叫作阿赖耶识,在阿罗汉身中叫作异熟识,在佛身时名为无垢识。】可知:法身就是在众生身中的第八识,第八识也是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第八识与所生的无明相应的七转识同时同处一齐运作,祂就叫作阿赖耶识;在阿罗汉身中已无一念无明现行,故第七识不再起我见、我爱、执藏性,也不再执取第八识为自内我,因此不再叫作阿赖耶识,改名叫作异熟识;在佛身时第八识已最极善净,一切有漏法种悉断,没有异熟或无记法种,故名为无垢识,即是佛地真如之所依心。

  《成唯识论》卷三:【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谓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或名阿陀那,执持种子及诸色根令不坏故。或名所知依,能与染净所知诸法为依止故。或名种子识,能遍任持世出世间诸种子故,此等诸名通一切位。或名阿赖耶,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见爱等执藏以为自内我故;此名唯在异生有学,非无学位不退菩萨有杂染法执藏义故。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此名唯在异生、二乘、诸菩萨位,非如来地犹有异熟无记法故。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有;菩萨二乘及异生位持有漏种可受熏习,未得善净第八识故。】

  语译如下:“然而第八识虽然一切有情都是一样成就,却随著祂的不同义理而别立种种名称;或因集起故名为‘心’,因第八识能将熏习各种善、恶、无记种子积集起来,再由这个第八识起现行。或者名为‘阿陀那识’,因为祂能执持有情一切种子及色身诸根,使得众生的色身不会坏失的缘故。第八识或名为‘所知依’,因为祂能作为染净一切诸法及众生所知诸法的依止心的缘故。或者名为“种子识”,因为祂能普遍的任运执持世间、出世间的一切种子的缘故。以上所说的四种名称,可通用于一切凡圣阶位,因为不论凡夫或圣人的第八识,都有这些有为功德故。第八识有时又名为‘阿赖耶识’,因为能摄藏一切杂染品的法种,而使这些杂染法种不会遗失的缘故;而仍被具我见与我爱心行之第七识,将第八识执藏为自内我的缘故;这个阿赖耶识的名称,只用在异生凡夫位及有学位的二乘圣人或有学位的菩萨;并不是无学位的二乘圣人或者念不退位的八地以上菩萨,还会有我见与我爱继续执藏第八识为自内我的缘故。第八识有时又称为‘异熟识’,因为祂能引生分段生死所摄的善业与不善业的异熟果报的缘故(使得阿罗汉受到先世所造恶业的苦受果报);这异熟识的名称,只有在凡夫、二乘圣人、诸菩萨果位中才可使用;因为到了如来地已无‘异熟性的生灭’和‘无记法现行’的缘故,故不再用异熟识这个名称。第八识在佛位时又名‘无垢识’,这是表示第八识已经到达最究竟清净的纯无漏位所依止的缘故;因此无垢识的名称,只用在如来地;因为成佛前的一切菩萨位、一切二乘位及凡夫位,都还执持或多或少的有漏有为法种子,仍可受熏习,还未得善净第八识的缘故。”

  第三节 如来藏贯通三乘菩提

  第八识贯通三乘菩提,二乘无学圣人断尽一念无明,已断分段生死,阿赖耶识已修除阿赖耶性,不再名为阿赖耶识;如《大毘婆沙论》中说:【云何无为阿罗汉果?谓贪瞋痴永断,及一切烦恼永断;越一切趣,断一切路,灭三种火,渡四瀑流,摧诸傲慢,离诸渴爱,破阿赖耶;无上究竟,无上寂静,无上安乐及诸爱尽离灭涅槃,是名无为阿罗汉果。】阿赖耶识此时改名为异熟识,已不是阿赖耶识了,所以说“破阿赖耶”;证阿罗汉或缘觉果,舍寿前住于“有余依涅槃”,无染污现行之生灭七转识与不生灭之第八识和合运转;二乘无学死后灭尽色身、灭尽七转识入“无余依涅槃”时,一切十八法界诸世间法全部灭尽,名为灭度;但不会落入断灭空,因还剩下涅槃本际──第八识独存。二乘圣人死后虽入无余依涅槃而实无涅槃所入,以不证、不知涅槃本际(第八识)故,不知无余涅槃中的境界故,也已经没有阿罗汉的色身与觉知心住于无余涅槃中故。二乘人对佛菩提道不生欣乐,法华会上就曾有五千人退席;佛于经中也称二乘圣人为愚人,因为证圣之后仍然没法界实相的智慧故。

  大乘种性众生,依善知识熏习参禅及第一义知见,找到离见闻觉知、却又能了众生心行之第八识,获得根本无分别智,能以无生忍,体验祂的真如性、无我性、无分别性、涅槃性,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成为不退的大乘别教七住位菩萨;从此转依第八识,修学一切种智,渐断二障现行及随眠习气种子,直至断尽无始无明尘沙惑,断变易生死,异熟识断除异熟性,异熟识因此改名为无垢识,证得“无住处涅槃”之佛果。

  因此可知,四种涅槃悉依第八识之不同修证分位而立。二乘无学圣人虽断分段生死、入无余依涅槃,但不知涅槃本际故,可说虽断烦恼而不证涅槃,只是舍弃“我”及“我所”,不再出生于三界而已,只剩下此时诸佛都找不到的涅槃本际──第八识,佛斥之为佛菩提的焦芽败种;大乘别教七住位菩萨,未断分段生死,却已证知无余涅槃中的本际,可说不断烦恼而证涅槃,其无生般若慧令二乘无学圣人不可思议。

  第四节 如来藏与外道神我、凡夫自性见的差异

  外道所执我体常实,而为灵妙不思议,称为神我;如胜论外道等,建立人天各自有常住之神我而主宰万有,皆不离妄心所执之意识我,都是第六意识。第八识如来藏不是外道所执之神我第六意识,因各个有情都由各自第八识的业种所生,不是由不可知、不可证的造物主所主宰、所生,也不是由外道神我的第六意识所生。如一神教建立万物为上帝所创造,男人是上帝所捏之土造成,女人则是再由男人身上抽一根肋骨所造。又如大梵天王,彼在初禅天中最先生,故自念:“我无父母,自然而生,我为娑婆世界之主。”此是意识妄心所生之外道神我或梵我见,仍是第六意识心,不是第八识如来藏,所以外道的神我、梵我,都不是第八识如来藏。第六意识心,永远都不可能转变成第八识如来藏,当然不可诽谤第八识如来藏是外道神我、梵我的第六意识觉知心。

  密宗黄教应成派中观之特质:主张胜义自性空、世俗假名有。从胜义空的立场说,一切法都是毕竟空(性空);从世俗有的立场说,一切法都是假名有(缘起)。应成派中观不知、不证法界的实相,知道意识虚妄生灭,但又另执意识细心不灭,另行建立一个子虚乌有、常住不坏的意识细心说,主张意识细心本质是常住不灭,能往来三世,能立为因果之主体,诸法可依之缘起而性空,因此成就了虚妄的二见,即增益见及减损见。他们认为诸法性空,故可以“无第八识如来藏为因”而从缘出生,若唯识宗立不生不灭的第八识为万有因,诸法由其各自种子所生,这在应成派中观宗看来,不免有增益自性,落于常见的过失;唯识宗认为外境色,是唯识所变现,离开自心识,假有都不可能,这在应成派中观宗看来,不免有减损世俗,落于断见的过失。应成派中观师破自性,“自性”为何?根据应成派中观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自性具三差别:(一)自性非由因缘所生,(二)时位无变,(三)不待他立。】这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在中观宗看来,具有唯立不变的自性。

  然而,第八识心体并不是第六意识心体,所以就没有增益执的问题存在,因为增益执是在第六意识的自性上加以增益的,不是对第八识本来就已拥有的功德加以增益。而唯立不变的自性,也只是应成派中观师对唯识宗的误会而诬谤的说法;因为唯识宗讲的第八识心体妙义,从来都不是唯立不变的法,而是有变也有不变的,也是有常及有无常的,所以应成派中观师说唯识宗唯立不变的如来藏,只是他们根据自己对唯识宗的误会而说出来的不正确说法。

  第八识心体是真常不灭的,但所含藏诸种子却是生灭无常的,如《大乘起信论》云:【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此义云何?以是二门不相离故。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心生灭者,谓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由此可知,阿赖耶识一心含摄心真如门及心生灭门,心真如门就是永不生灭的如来藏心体;心生灭门,就是依如来藏才有生灭流注的七转识。生灭的七转识与不生灭的如来藏心体,和合运作似如一心,就称为阿赖耶识。七转识有生灭,如来藏心体不生灭,故与如来藏非一;七转识由如来藏心体流注种子所生,也必须依附如来藏而运转,本应摄属如来藏心体,故与如来藏非异。因此第八识的阿赖耶识、异熟识或佛地的无垢识,是如来藏心中生灭的七转识种子现行而与不生灭的如来藏心体和合运作。以阿赖耶识心体为根本因,而生显诸法,其中有可变与不可变,有生灭也有不生灭,从来不曾落入中观宗所批评的唯立不变的自性见中。

  相反的,中观宗应成派所主张的胜义自性空,以一法不立而立“一法不立”的法,主张世俗假名有,否定阿赖耶识为根本因,而诸法能自己缘起性空,这正落入佛所诃斥的断、常恶见及无因论中,因为否定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则无一心能执持业种等法,如何执持根身器世间染净种子?又如何显示因缘果报?当阿罗汉十八界都灭尽而入无余依涅槃,岂不成为断灭空?所以应成派中观师都已堕入断见深渊!恐人辨正为断灭空者,然后再另外建立不可知、不可证的意识细心为常住不灭心,建立为能往来三世的心,建立为因果之主体,岂不是又堕入意识心中而转堕常见深渊!双具断、常恶见的应成派中观知见,连我见都难以断除,怎能与中道实相的如来藏法门相提并论呢?

  第五节 唯有如来藏才是中道实相

  第八识如来藏,其中道实相体性于《心经》已曾开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其意为:“一切有情第八识从无始以来本来而有,尽未来际永远不坏,识体永远不生不灭,只有所生的名色、五蕴、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处、十八界才有生灭,纵使集十方诸佛威神力,亦不能稍损任一最下贱有情之第八识,亦无法新生任一下贱有情之第八识,故第八识心体不生不灭。”《大乘显识经》云:【识〔第八识〕之自性,遍入诸处,不为诸处之所污染,六根六境五烦恼阴,识遍止之不为其染。】其识体清净,从不与六尘烦恼相应,故不垢;但第八识含藏无量染污二障种子,遇缘即生现行,故心体中仍有不净,因此《胜鬘经》云:“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故知第八识不垢不净。

  《大乘显识经》云:【识〔第八识〕亦如是,妙无形质,大身小身咸悉能持;或受蚊身或受象身,譬如明灯,其焰微妙置之于室,随室大小众暗咸除;识亦如是,随诸业因任持大小,微细之识任持大身而不疲倦。】因此第八识持于大象身,其识体并无丝毫增加;因恶业而改持蚂蚁身,其识体也并无丝毫减少。故宣化法师云:“合一万只蚂蚁之真如,才能成为一个人的真如;合一千个人之真如,才能成为一只鲸鱼的真如。”以及藏密修法迎请智慧尊融入自身本尊,或将真如(明点)抛斡融入本尊,使“二真如合为一真如”,增加自己的真如法身,都是违背《华严经》“一切众生界不增不减”,及《心经》“(真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开示的谤佛、谤法罪业。都是错误主张真如法身可以增减,可想而知都是妄想。

  复次,《入楞伽经》卷七, 佛云:【大慧!阿黎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经文明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藏,从无始以来,体恒常存而不断绝,离无常、断边之过失;而与生灭的七转识在五蕴身中和合运作,离于实我、常边之过失。因为此识心体常住,而且祂自己的清净自性是从来都不改变的,所以是常而不变的;但祂心体中所出生的七转识自性无常,可以从染污而转变成清净性的七识心;祂所含藏的七转识种子性当然也是无常,都可以经由修行而转变成清净的自性,故说阿赖耶识函盖八识心王,成就非常非无常及不变与能变义,所以唯识宗从来都不是唯立不变的。阿赖耶识心体非有变异,其所生七转识自性及所含藏种子则有生灭变异;故阿赖耶识非有变异、非无变异;阿赖耶识心体无漏无为性,恒显示真如性,故非有作用而自性清净;但阿赖耶识心体具无漏有为性、有漏有为性,能生染、净、无记有为诸法,故非无作用,故阿赖耶识可说非有作用、非无作用,所以唯识宗的正法从来都不是中观宗应成派所说的唯立不变。他们一向误会唯识宗的正理,也不懂中观宗的正理,在双重误会的情况下,才会毁谤唯识宗唯立不变;其实中观宗与唯识宗的义理是完全相符的,是从来没有不同的;若要说有所不同,只能说:有浅深广狭的不同。法义则是相符相契的。

  阿赖耶识于四威仪中,与见闻觉知心同时、同处运作,祂一向对六尘境界无思量性,从不作主而对六尘境离见闻觉知,却能了知七转识的心行,所以祂的知觉性,是在六尘外的,不是在六尘中的,这才是《起信论》中说的本觉。因为这个觉是本有而不曾中断过的,意识觉知心对六尘的知觉,则是常常断灭,而且是依靠意根及后来出生的五色根与六尘为缘,才能够出生的知觉,当然不是本来就有的本觉,所以都是妄觉,只有如来藏在六尘外的知觉才是真觉、本觉。而末那恒于内外境审度思量,起作意、思心所,都瞒不了如来藏;这个真如心对于末那识的决定,祂能了别并直心应对,绝不迂曲;这绝对不是二乘圣人的觉知心能知道的,更不是凡夫的觉知心所能知道的,因此,六祖惠能大师云:“真如起念,非眼耳鼻舌能知。”可见第八识非知非不知,因为对六尘不知,却对末那识及六尘外的种种法都能知,双具知与不知,仍是中道实相。

  众生造谤佛恶业,堕无间地狱时,七转识受尤重纯苦,第八识仍不忧不苦;众生守十善积福业,升欲界天七转识享五百天女围绕伺候之乐,第八识仍不喜不乐,恒时显现远离苦乐二边的中道性。七转识处于地狱、天界,于诸境界则有得有失、有苦有乐、有忧有喜、有去有来、有取有舍、有厌有欣、有瞋有贪、有生有死、有受有知,但第八识于地狱、天界,于诸境界则不得不失、不苦不乐、不忧不喜,不去不来、不取不舍、不厌不欣、不瞋不贪、不生不死、不受不知。七转识于诸境界,恒落两边;第八识于诸境界,不落两边,永远显示中道实相。由以上这种一切证悟者都可以现观的理证事实,证明唯识宗的如来藏妙义,与中观宗的真正不堕两边(不是误会者所说的中观道理),其实是完全相符合而且可以相辅相成的,互相绝无矛盾与冲突。这才是真正的中观宗与唯识宗的正理,不可以误会了唯识宗,又误会了中观宗,再来毁谤说:唯识宗唯立不变,有过失。

  但是毁谤如来藏妙法以后,妄谤如来藏妙理为自性见、为外道神我以后,中观应成派主张的不生灭的意识细心,却正是外道的神我;应成派中观师毁谤如来藏为自性见者以后,自己却又落入自性见中,反而把远离自性见的如来藏亲证者谤为自性见者。如印顺法师在《胜鬘经讲记》中说的见道内容即是直觉,而直觉正是自性见的落处,是以六识心──特别是意识心──在六尘中对一切六尘境直接的觉察而不生起语言文字及较大的分别;但是直觉其实正是分别,若不是分别,就称不上直觉了!直觉也只是意识或六识心的心所法,仍然落入六识心的自性之中。当印顺法师……等人落入自性见时,自己不知,却反过来指责亲证如来藏的祖师与今人,谤为自性见者。这如同做贼的人大喊屋主是贼,真是异曲同工。 所以,古今指责亲证如来藏的圣者为自性见的人,他们自己正是自性见者,宗喀巴、历代达赖如是,今时的印顺、昭慧二人也一样,都是贼人大喊抓贼,因为他们都落入自性见中,而且证据明确、无法抵赖。

  第六节 如来藏是菩萨之根本大法

  《密严经》云:【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譬如明月现众国土,世间之人见有盈亏,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无智之人妄生计著。若有于此能正了知,即得无漏转依差别。】一切众生本来而有阿赖耶识,所以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不是有生之法;阿赖耶识心体自性清净,同于涅槃,但又含藏染污种子,所以能犹如明月一般的映现众国土;但因含藏的种子如同明月一般而有阴晴圆缺,种子会常常改变而心体自身不会改变,所以说月体实未尝增减。修行目的在断除依他起性所起的遍计所执性──第六、七识的我见、我执,这是解脱道的无漏转依。但大乘菩萨证悟如来藏,转依第八识心体的圆成实性,了知第八识心体具有成就世间染法与成就出世间净法的功德,因此而了知七转识自己的虚妄性与染污性,从此渐断烦恼、所知二障,这是菩萨道的无漏转依。

  证悟如来藏,入真见道位,才能发起根本无分别智、法界体性智(合称为般若总相智),因此而有了少分下品妙观察智、少分下品平等性智;以此般若无生智为根本智,修学如来藏之种种中道性,才能发起别相智,实证中道观而完成相见道智慧;再进修一切种智而获得初分道种智,才能成为入地心的菩萨;乃至进修无量福德及一切种智,四智圆满而成佛果。可知证悟如来藏是开启菩萨藏之金钥,如果大乘人不求证悟如来藏,除了转入解脱道,观行二取虚妄,而断我见,进而断我执,求解脱轮回外,就只能外门广修六度波罗密,臆测真如法性,无力亲证。更无法断除意根的遍计所执性,无法转依如来藏之圆成实性。在未悟的情况下所说出来的大乘佛法,就沦为心外求法的戏论,除了具有表相三宝及佛教名相外,与外道法门并没有多大差异,佛法正义也就无法彰显。 因此,菩萨应发大心,寻觅善知识,熏习参禅知见,得菩萨根本大法的见道功德──证悟如来藏而发起真正的般若中观智慧,远离臆想所知的般若中观。

  只有证悟如来藏,才能登菩萨般若智的殿堂,才能进而修学一切种智而发起道种智,才能进入初地。乃至一生补处的最后身菩萨,都要明心证悟如来藏,才能发起大圆镜智,加上眼见佛性才能四智圆明,成就无上正觉。但是成佛后无垢识除与五遍行相应外,更能进而再与五别境、十一善法等二十一心所法相应,一一心所法都能直接与众生相应而利乐有情,广度无数有情。等觉菩萨如来藏则仅能与五遍行相应,仰望诸佛无垢识不可思议的功德,差异有如天地悬殊;何况不知如来藏所在的凡夫,无法发起无生般若慧,怎能少分了知诸佛的智慧境界?更何况我见未断的密宗应成派中观师,如何能懂般若?都算不上是已证般若的贤位菩萨。故说只有证悟如来藏以后才可能发起真正的般若智慧,如来藏是菩萨修行成佛之道的根本大法。

  证悟如来藏,才能发起菩萨三德──解脱德、法身德、般若德。菩萨所修菩提道,含摄解脱道,证悟如来藏时能以无生般若慧,现观蕴、界、入虚妄无实,而断我见、五利使,得菩萨初果,生起断见惑之解脱德;若努力除性障,断我执或伏我执,初地菩萨满心菩萨有能力断尽一念无明、入无余依涅槃,为求大菩提故,留惑润生,不断尽烦恼而先断烦恼种子习气随眠,六地时才取证灭尽定,具足断尽思惑之解脱德;七地时才以方便波罗蜜功德,取证念念入灭尽定;可知菩萨发大心,不欣二乘,证悟如来藏以后继续修行,仍可证得超胜二乘阿罗汉之解脱德。《佛地经论》云:【法身,清净真如为体,真如即是诸法实性;法无边际,法身亦尔,遍一切法无处不有。】菩萨证得法身及般若,是以清净真如为体,清净真如是第八识与七转识共同运作,在蕴界入诸法上所显现的实性;第八识可以辗转出生无量无边的万法,清净的真如实性同时遍于万法上显现,所以清净真如性所依的如来藏法身,亦是无处不有的遍在一切法中,这就是菩萨证得如来藏以后,所现观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为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至成佛所得的无住处涅槃,都必须证悟如来藏;证得如来藏以后,就可现观二乘圣人的二种涅槃,其实也都是依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方便施设的,本质仍是菩萨证悟时所得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涅槃是依如来藏本有的涅槃境界而安立,第八识心体恒时显现无漏无为性,譬如无我性、无分别性、涅槃性、真如性、清净性……等,无漏无为性是一切众生如来藏所含藏的有漏有为法、无漏有为法种子在三界万法现行中,遍一切法中所显示的般若实相功德、法身自在功德;此法身德、般若德恒于一切众生身显现,不论众生已悟或未悟,都无丝毫欠缺的时时显现;但因众生未证悟如来藏,故无法现观。譬如《佛说不增不减经》中说:【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其意为:“具甚深微妙法义就是殊胜的第一义谛,殊胜的第一义谛就是普现众生界的第八识,因此众生界即是第八识如来藏所生显,如来藏遍一切法之清净真如即是法身”,由此可知菩萨要具解脱德、法身德、般若德、自性清净涅槃、无住处涅槃,都必须证悟如来藏,故说如来藏是菩萨之根本大法。

  证悟菩萨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被恶知识误导、不忍众生被邪教笼罩、不忍众生轮回长夜受苦、不忍众生求升反堕求出无门,故以大智慧摧伏邪见,不惜得罪诸方未悟大师,彰显如来藏正法之殊胜。因为:具大悲心及胜妙智而利乐众生,是菩萨之根本;但必须以亲证如来藏所生起的般若实相智慧为依,才有可能做得到,故如来藏是菩萨之根本大法。

  第七节 如来藏是法界的根源

  《阿毘达摩大乘经》伽他中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此经文已证明:从无始劫以来第八识如来藏心体的功德,就一直是本来而有,不是后来出生的;而且尽未来际亦永不灭,一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世间出世间万法,都同等的依止第八识才能生显。由于第八识所生的七转识,不断我见而造善恶诸业,意根才拖著第八识,轮回投生六趣,永无休止。二乘修解脱道修断我执,可证“有余依涅槃”;灭尽名色而入“无余依涅槃”,只剩下“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的涅槃本际──第八识如来藏。菩萨修菩提道证悟如来藏,虽然烦恼未断,却可证二乘无学所不能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可以现观无余涅槃中的实际。菩萨历三大阿僧祇劫,从外门广修六度万行开始,七住位中亲证如来藏,藉证悟如来藏而发起的智慧,次第渐修而圆满佛菩提道,证得福慧两足尊所证的“无住处涅槃”,才算是成佛,却都是依靠如来藏才能成就的;若无如来藏,连外门广修六度万行都做不到。

  《中阿含》卷二十四《大因经》云:【是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名色缘者,谓此识〔第八识〕也。所以者何?缘识故则有名色。】名色即五蕴:名谓精神,即受想行识四蕴;色谓物质,涵盖受精卵位乃至具足五根身。“十二因缘”之名色支谓入母胎,渐渐生长,五蕴完具。“缘识故则有名色”,谓以第八识为因、为习、为本、为缘才有五蕴十八界的出生,才能外门广修六度万行。第八识是五蕴出生的根本因,如因缘观所说:“名色缘识,识缘名色。”由于无始无明熏习力故,第七识取意识觉知心为自我,不肯自我消失,不停现行作意、思心所,使得第八识不断流注无明业爱种子,并入胎依止执受羯罗蓝(受精卵即是色,意根即是名)的如来藏,而此名色渐长成五蕴具足的有情,能以第八识所生的意根及入胎后第八识所生的五根,缘第八识所生的六尘,才有第八识所生的六识了别性,有了有为法中最胜的八识心王,才有常与心王相应的五十一心所法(包括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四不定);十一色法都不能自起,要藉心王与心所共同变现外相分、内相分影像才能现起故;二十四不相应行不能自起,须藉前三位(心王、心所、色法)差别,即前三位在不同时空分位,所呈现心不相应法,如心不相应法“得”,乃色、心不失,所假立法。六无为法,藉前四位断染成净所显示。可知五位百法中,四位九十三有为法都以第八识为根本而直接或辗转出生;六无为法,亦以第八识为根本,才能在有为法中显现无为性。因此名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万法都是以第八识为根源、为因,才能生显于世间,所以第八识是万法的根本、法界的根源。

  如《密严经》云:【阿赖耶识恒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其意为:“阿赖耶识永远都是一切染污法、清净法种子所依的心体,也是诸多大乘圣人现法上亲证而乐于安住之三昧智慧境界。人、天……等六道众生,乃至诸佛国净土,都是以阿赖耶识心体为因而出生;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的法种恒常作为三乘修行人之种性依据,若能了悟阿赖耶识心体,就可渐次的进修而成就佛道。”因此第八识是世、出世间法的依处,正是凡圣十法界的根源。

  第八节 如来藏执持种子根身器世间

  《八识规矩颂》云:“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藕益大师批注:“此第八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义故,所以浩浩不可穷其边际,渊深而不可得其源底也,此识持一切转识种子,故名能藏;受转识所熏成种,故名所藏;被第七识执之为我,故名执藏。此识如水;前七转识依此得起,犹如波浪;此识所现境界之相,能与转识作增上缘,犹如猛风。此识一味无记,恒时相续故,受前七转识之所熏习,持一切法之种子,持内根身,持外器界。”可知第八识能藏一切转识种子,七转识种子现行了别境界后,复熏习成七转识染净种子,由第八识所藏,故非不变,故唯识宗绝非唯立不变;种子未现行前不失不坏,现行后则会因为熏习而有所改变。此阿赖耶识持一切法种,恒时被第七识内执为我,随七识所造善恶业而被拖往六道投生,轮转不已。第八识具大种性自性,能摄持色法,故能执持受精卵、摄取四大,成就有情五色根的身体并持之;众生第八识共业种子,共持外器世间如山河大地等。如人趣众生之共业内相分所现之水,天趣有情之共业内相分所现为甘露,饿鬼道众生之共业内相分所现则为脓血、火焰;地狱众生之共业内相分所现,则为烊铜、猛焰。可见境无实境,众生所见闻觉知,唯是自己第八识种子所变之内外相分而已,众生之觉知心从未真正接触外境,可说是自心取自心。

  《解深密经》〈心意识相品〉中说:【于六趣生死彼彼有情众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湿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于中,最初一切种子心识成熟,展转和合,增长广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隐藏,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何以故?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积集滋长故。】略意为:“数取趣众生于生死中轮转不停,或于卵胎湿化生中现起身分。此中生死,最初是由于一切种子识的业种成熟,先被第七识内执为我,才随后一齐在六趣四生中不断受生,不断地真心妄心和合而转;因此,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如是二法,譬如芦束,辗转相依,俱时而转,使色身渐渐增长广大,终于出生为人。……一切种子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于此识于众生身中随逐漂流六道,一期生死中不断执持使不失坏。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有情身中摄受隐藏有漏无漏诸法种,若断我执,有漏法种不再于三界起现行,阿赖耶识就改名异熟识,不再称为阿赖耶识,故方便说具我执之身与阿赖耶识同安危。亦名为心,何以故?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五尘种子能积集并不断滋长故。”

  第九节 证得如来藏之方法与知见

  我慢高山,德水不入;一切想要修学大乘胜法的人,由此缘故应先除慢心,依止教门、宗门俱通达之善知识平实导师,依其所演示之修学次第,由无相忆佛拜佛,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开示:“念佛忆佛,当来现前,必定见佛〔见自性弥陀〕,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开悟明心〕”,证明无相念佛忆佛,无相拜佛功德不可思议,同时熏习了义的如来藏知见,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中实知二取虚妄,渐伏“我”、“我所”之执著,并广修六波罗密。再转入看话头,进而参话头,乃至藉由正见教导而作观行,先断除我见、三缚结,再破初参(明心),过重关(见性)。

  想开悟明心见性,定力、慧力、福德如三足鼎立,缺一不可;但是参禅所需要的是动中的定力,想要培养动中的定力最迅速方法就是无相念佛、无相拜佛、看话头;每日持之有恒,拜佛时忆佛念自然融入,生起动中定力。培养慧力则须多阅读平实导师及其弟子之著作,并参加禅净双修班共修,自然能够从闻思修中融会贯通,远离邪知邪见;不必等到破参明心,就可以生起择法慧力,能判断诸方大师是否已断我见、是否已经开悟明心。培养福德方面则应护持了义正法,摧邪显正,供养功德田、贫穷田、报恩田,供养三宝。如《华严经》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如实依教修持,能自度度他,就是最好的法供养,自能具足证悟的福德因缘。(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