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连载七)

  附录:公案拈提四则 (编案:摘录自《宗门正道》——公案拈提第五辑)

  第三四三则 蒙谿无念*(错悟之公案)

  马祖法嗣蒙谿和尚 僧问:“一念不生时如何?”师良久,僧礼拜;师云:“汝且作幺生会?”僧云:“某甲终不无惭愧。”师云:“汝却信得及。”

  僧问:“本分事,如何体悉?”师云:“尔何不问?”僧云:“请师答话。”师云:“尔却问得好。”其僧大笑而出。师云:“只有遮师僧灵俐”。

  达赖喇嘛云:【在梦中射精的研究可能很重要。以明光升起的观点看,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在死亡的一刻——才是圆满地产生。不过,有其他四种情况,明光会以粗略的形式出现:打呵欠、打喷嚏、进入睡眠或昏厥、性高潮的时刻。……而最强的感受是在性高潮的时候。这是大乐的修习之所以包含在瑜伽密续中的原因之一。一般人对于无上瑜伽密续中,关于性以及其他的象喻存有诸多误解。性的象喻真正的理由,完全是因为在四种明光出现的状况当中,性高潮时最为强烈。因此这种象喻才用在静坐中,以延长明光出现的经验,或使之更清晰鲜明——目的就在于此。在性高潮时,因为明光出现的经验较持久,因此你较有机会加以利用。】(编案:摘自众生出版社《揭开心智的奥秘》页146~148)

  平实云:陈履安先生曾在电话中,对余否认密宗之男女双身修法,谓无此事。今者彼出版社(

  编案:陈先生之众生出版社)为达赖喇嘛出版之书中,却又明言有此修法。所谓性高潮之明光,并非佛法,乃是印度教性力派修法,以之为雌雄等至之一心乐境,以一心不乱之乐触境界为证悟,名为“以淫欲为道”,是外道法。佛法遍一切时一切处一切界,性高潮中所起明光境界,乃是意识境界;意识不遍一切处一切时,故明光不遍一切处一切时,如是焉得名为佛法?譬如明光唯在意识界相应,不与眼等五识相应;假饶乐触最强之正受时,身识仍不与明光相应,唯意识相应。

  复次,意识不遍六根,与五识俱而不在五识中,与意根俱而不在意根中,亦不在五色根中,是故不遍十二处,非是遍一切处者;意识既不遍一切处,依意识而生之明光焉能遍一切处?尔诸密宗法王、活佛,何妨于“无上瑜伽密续”之双身修法过程中,审详观察?方知余语之不虚也。

  三者,意识不遍一切时在,于眠熟等五位中必断灭故;意识既断灭已,明光则亦不存,何能于眠熟及闷绝位起明光境?而言于彼位中住明光境?如是妄想,有智之人所不信受,而汝法王竟自肯定,何其荒谬!意识于眠熟、闷绝、正死位中必断,不能遍一切时,此是世俗常识,尔等密宗法王学人等,可以自行证实之,云何作是妄想?不应正理。若于性高潮中,住于一心不乱之明光境界,即是证悟圣境者,则应女人悟境高于男人——女弟子悟境高于男上师;亦应男弟子悟境永远低于女上师。男上师若至性高潮时必致射精;精出已,高潮随过,无复有最高潮之乐触,则其明光境随之不能久住;反之,女弟子则可保持乐境较久,则可久住明光境中,则其“悟境”应胜男上师。亦应男弟子之“悟境”永远不及女上师,理必如是故,无二理故。如是“悟境”非平等法,非平等法即非佛法也。假使尔等法王活佛,真能净持“三昧耶戒”,不贪异性弟子色身供养,专以“双身禅定”之一心不乱而入明光境界,亦是意识境界,无关佛法也。假饶如是修得禅定,乃至能入四空定中明光之境,仍是凡夫外道,与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无涉故;何况尔等密宗四大派古今一切法王活佛,未见有能偶一叙述所证禅定境界浅如初禅者,何况无觉无观三昧?何足论哉!

  如是,密宗四大派古今法王之误解佛法,极为普遍,古今如出一辙,咎在唯依密续,不依经典,是故久住邪谬见中,代代相传而不能拣择。显宗不然,俱依经典;若有所悟,其法同——所证之如来藏遍十二处、遍十八界,遍一切时而恒存不灭,乃至闷绝、正死、二无心定中,亦犹运行不辍。一切证悟者,悟后智慧容有浅深广狭差别,所悟如来藏境界,等无差别,悉同一心,如是名“等”,方可谓为遍一切处、遍十八界、遍一切时之佛法也。然而错悟之人普天匝地,古今同调──悉堕意识境界,悉认意识住于一念不生之轻安光明境界为悟境,便自以为成贤入圣,嘲笑罗汉辟支,轻他十地法王,悉堕凡夫妄想情解之中,苦于不自知尔,如今更劳平实点破。

  古时蒙谿和尚亦复如是,错以无念之觉知心为实相心,以一念不生为悟。

  有僧问:“一念不生时如何?”蒙谿和尚便住一念不生之中,良久默然,彼僧亦以如是为悟,便礼拜;蒙谿问云:“你到底如何体会呢?”彼僧云:“我终究不敢无惭无愧。”此是意识心行,蒙谿不知自他俱错,却印证云:“你却是信得过我。”与密宗四大派古今法王无少差异。

  复有僧问:“向上本分事,应如何体究明白?”蒙谿云:“你为什么不问我?”僧云:“请师父回答我的话。”蒙谿云:“你却是问得不错。”这僧早勘破他手脚,大笑而出;蒙谿却故作大家,赞云:“只有这个师僧灵俐。”早是鹞过新罗,他却还向中土放箭,今日不免平实检点也。 颂曰:

  上师弟子同聚会,目光才交已生贪;

  更云无上瑜伽密,妄说菩提是明光;

  羞!羞!家中良人若见问,意旨如何颁?

  一念不生蒙谿境,嬲乱道场祸学人;

  古今活佛悉踵随,至今犹未解无为。

  十方贤圣现观无上密,其中真如遍处不曾藏,

  诸方佛母活佛还有知者幺?

  唤来双修无上密与鬼神赏!

  -------------------------------

  第三四四则 逍遥永寂

  马祖法嗣逍遥和尚 一日,师在禅床上坐,有僧鹿西问云:“念念攀缘,心心永寂。”师云:“昨日晚间也有人恁幺道。”鹿西云:“道个什么?”师云:“不知。”鹿西云:“请师说。”师以拂子蓦口打,鹿西便出,师告大众云:“顶门上著一只眼。”

  达赖喇嘛云:【……但是有一种方法或技术可以认定心,那就是将你的心自它所集中的外在事物上抽离,如此剩下的就是你的心了。如果你运用念心,可使你的心免于被外界事物转移,有助于你对自心做禅修。这样做,……经过一段时间,你将会有清晰与澄明的体验。那时你只有同净水般的清晰、澄明之觉受,以致当这分清澄接触到某一物体的时候,它即显现那物体的形象;不然就单是纯然的明亮或清澄。这种训练重要关键在时间──它很花时间。不过经此训练之后,你的经验会愈来愈清楚。这就是一个人要见心的本质所需经历的过程。】(摘自众生出版社《揭开心智的奥秘》页203)

  平实云:达赖喇嘛以意识心为不坏心,是故与诸洋博士探讨心智时,率多言不及义。佛以名色所缘之识(第八识如来藏)为心,如是说涅槃、般若、一切种智,如是名为第一义谛,说为圣人自觉境界。今者达赖“法王”昧于涅槃本际之第八识如来藏,不晓般若中观,自堕应成派中观邪见中,以意识之清明轻安境界为实证佛法,无异常见外道。彼以知觉心之澄清明净,触外境而不沾黏外境,说之为亲见心之本质——即是密宗所说之开悟自心。然此乃是意识心,利根者若入本会修习,二月即能如是,钝根者六月可成;然余终不说如是人为已“见心的本质”。要须“无相念佛”之念明晰,于一切境缘中如是,复转入看话头阶段锻炼,而后起疑情参究自心藏识,逮至破参(亲证自心如来藏)已,勘验无误后,方说此人已“见心的本质”,非以修至一念不生之清明境界为见心也,所见是如来藏故,非是意识故,意识正是阿含中所说常见外道之神我、梵我故。证得自心如来藏已,方能真通般若、渐通种智;若不触证如来藏,终不能真知般若、不通种智,是故密宗行人务必摒弃应成派中观之断常见,信有第八识如来藏,熏习禅宗之参禅知见,而后努力参寻自身本有之如来藏,方能证入大乘佛法;若不能尔,终不能入大乘别教见道位中,永住无明黑暗深坑,不离博地凡夫境界,云何可以法王自称?于此恳劝达赖喇嘛等一切密宗行者,速弃密宗妄想邪见,一心参禅:

  逍遥和尚乃马祖道一大师法嗣。一日宴坐于禅床,有僧人鹿西上来问云:“念念攀缘,却又心心永寂。”逍遥和尚云:“昨天晚上也有这么说。”鹿西云:“究竟是说个什么物事?”

  逍遥和尚答云:“不知。”鹿西云:“请师父说明。”逍遥和尚于鹿西语毕处,突以拂子打,鹿西便出去;逍遥和尚却告诉大众云:“大众于顶门上安著一只眼吧!”

  逍遥和尚宴坐禅床上,有底道是闲机境,有底道是三界之中独露身,有底道是宴坐于三界中不现心意;如是诸方所说有什么巴鼻?这僧人鹿西施施然上来座前,人天觑他不著,却问:“念念攀缘却又心心永寂。”好有一拶,人天罔措,还有知音幺?密宗四大派古今法王活佛,俱道证圣,每令徒众盘腿合眼,欲求一念不生以为证悟,恁幺称为圣人;禅宗丛林说此即是“妄为澹净,冷水泡石头,坐在净裸裸处,活著不曾死。”于道有什么相干?须知自心法身——第八识如来藏,自无始劫来本已心心永寂,何必尔等密宗活佛法王妄以第六意识欲修一念不生之明光境?如是名为将马作牛,认奴为郎,错将意识认作自心法身也,有什么交涉?只如自心法身既然无始劫来本已心心永寂,云何又道祂念念攀缘?究竟攀缘个什么?直得念念不断却又心心永寂?管教诸方活佛法王分疏不下。

  逍遥座下僧鹿西,上来恁幺一拶,人天侧目;若是一般讲经座主、错悟阿师,以及一切浅悟之人,便不奈何他;这逍遥和尚却非吴下阿蒙,傍里答他云:“昨日晚间也有人恁幺道。”四两拨千金,有偏有正,一时答了,直饶诸方活佛法王有孙悟空火眼金睛,现大神通,亦见不著逍遥和尚在什处宴坐,无能说似平实。

  鹿西法师见他逍遥和尚所答太高生,有心为众,乃代众人问云:“道个什么?”要他逍遥和尚为众撒土撒沙去也。不料逍遥和尚一向甚俭,不轻易与人,随口答他:“不知。”虽然甚俭,如是一语,不妨有个出身处;若有个禅和子,于如是一语下,见著逍遥和尚宴坐处,却好上前掀倒禅床;原来逍遥和尚宴坐处,既是禅床也是泥地,既非禅床也非泥地,却在那个灯笼上。若分明见著,不妨人天捧出,久后必成一方大师也。若犹待下一著子方得,早是不堪也。

  鹿西法师见大众不会,逍遥和尚又不肯撒土撒沙,只好又央求和尚云:“请师父明说了吧!”逍遥和尚只好抛土撒沙,随他鹿西语毕处,以拂子便打。如是撒土沙已,暗室中之隙缝阳光顿显无余;诸方活佛法王,可中若是有个伶俐汉,一眼觑著,正好捧向佛前,好作法供养,岂不强似每日里水饼供佛?

  无奈众僧不会,鹿西法师只得自个儿辊身入泥下水,为众人说法,乃就和尚拂子打处转身便出,早是郎当不少也。这回逍遥和尚放去不能不奢,只好向大众云:“顶门上著一只眼。”教大众向鹿西出门处急著眼看,放去甚奢,极为破费,无奈众僧仍如今时诸方活佛法王,见不著逍遥和尚师徒二人手脚,只得向无人处换手捶胸,大声哭唱一曲长恨歌!平实今为诸人颂曰:

  念念攀缘,心心永寂;诸方难觏伊,此物何太奇!

  昨日有人恁幺道,四两千金偏中正,清风匝地有何极!

  为大众,探骊珠,借问和尚觅奇珍,换得逍遥道不知;

  休!休!请师说,拂尘蓦口打,念念攀缘心却寂。

  鹿西辊身入泥水,顶门有眼须急著,真意有谁了?

  如今还有伶俐活佛法王幺?过来!过来!汝我俱不晓!

  --------------------------------------------

  第三四五则 庞公江水

  襄州居士庞蕴 衡州衡阳县人。字道玄。世以儒为业,而居士少悟尘劳,志求真谛。唐贞元,初谒石头和尚,忘言会旨。复与丹霞禅师为友。一日石头(希迁禅师)问曰:“子自见老僧以来,日用事作幺生?”对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复呈一偈云:

  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

  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

  石头然之曰:“子以缁耶?素耶?”居士曰:“愿从所慕。”遂不剃染。

  后之江西,参问马祖云:“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

  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居士言下,顿领玄要,乃留驻参承,经涉二载。……自尔机辩迅捷,诸方向之。尝游讲肆……居士所至之处,老宿多往复问酬,皆随机应响,非格量轨辙之可拘也。

  达赖喇嘛云:【一般来说,我们将宇宙当作没有开始。在两种立场之间,一者说东西生出来无需有特别原因,一者说意识是无始的连续;虽然后者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与前者相较,后者较合逻辑。】海华博士云:【好吧!不过科学家们所持的观点是:意识是由物质的因生出来的。】

  达赖喇嘛云:【佛教徒对此无法接受。你必须将因分为两种:主因与助因。物质只可能是意识的助因,绝不会是主因。这与宇宙学很有关系。依照佛教的演化观点,有一个无穷大的宇宙;佛教的宇宙学认为,任何一个世界系统都会经过各种阶段:有时被毁灭了,有时生起,有时有大物体,有时没有大物体,但真正是无始也无终。而细意识却永远存在。因此,什么是一个有情众生?一个有情众生是一有身体与心智的个体,而基本上这里所谓的心是极细心。】(摘自众生出版社《揭开心智的奥秘》页267)

  平实云:达赖喇嘛应成派中观见所说:“意识是无始的连续”,若属正确,则四阿含诸经佛说即成谬误,则应 释迦非已成佛,乃至仍未证得解脱果,与应成派中观见抵触故。四阿含诸经中,佛处处说“意、法为缘生意识”,意识需藉外缘(意根、法尘、色界欲界五根或无色界四空定力及法尘)方能生起,若缘有缺,即不得生起,故名缘起法。缘起之法,无常性空——无有常、恒、不坏性,云何可言是“无始的连续”?无斯理也。

  复次,意识不论修至如何微细,皆是三界有为法,永远不离缘起性——必须依他缘而起。依他而起之法,名为依他起性,如何可说“细意识却永远存在”?如是缘起法之意识粗细心,细至非想非非想处中,乃是十方三界最细意识,无过于此;然如是极细意识,仍是依缘而起,若离意根及非非想定法尘即不能生起故,无有常恒不坏之自体性。如是缘起法,云何应成中观师(如古时月称与宗喀巴、今时达赖与印顺),可说是心为轮回生死之主体?依世俗常识即可知其夜夜眠熟断灭、闷绝及死位(编案:正死位) 亦灭故。

  若意识是无始连续心,则应是实相;然意根是意识之根,则应意根是实相中之实相;法尘及欲界五色根亦是意识生起之缘因,则法尘及五色根亦应是实相中之实相,则实相有三,合意识实相为四,是耶?非耶?如是应成派中观邪见,而可称为至高无上之佛法者,则十八王公之狗神亦可称之为佛,是耶?非耶?

  禅宗真悟之人悉皆远离如是邪见,不堕意识缘起法中,亦离意识之缘因相,直探实相——涅槃本际,故名义学;尔等密宗法王活佛,欲离如是邪见者,当共探禅宗公案,便举庞公江水公案,与尔等共话无生:

  庞公名蕴,字道玄。自从悟后,眉藏宝剑,袖笼金鎚,到处行脚,专断禅门不平之事;多少野狐禅师,死在他宝剑金鎚之下,臭名闻四方,不复滥膺贤圣、误导众生,当时禅门不平之鸣因之渐寂。唐德宗贞元年间(编案:公元七八五年后),庞公初谒石头希迁禅师,得鱼忘筌;与丹霞山天然禅师莫逆。后有一日,石头禅师问曰:“汝自从见老僧以来,日用事如何?”庞公对曰:“如果问我日用之事,那就没有我开口之处。”又呈一偈云:

  每天日用之事,其实并没有别的,

  但是却只有我自己与祂对偶和谐;

  于行住坐卧一切境界中,祂都不取舍,

  于一切境界中,祂却处处都不张扬、都不乖违。

  称皇称帝作威作福,是谁在称号?

  于祂而言,却像丘山绝无一点尘埃;

  对我庞蕴来说,神通与妙用,

  无非只是运水与搬柴罢了。

  石头禅师然可了他的悟境,便问他说:“你希望出家呢?还是在家呢?”庞公答说:“愿师父听从弟子一向之所慕求。”所以就不剃发著染衣,保持在家之身。

  庞公后来到江西,参问马祖大师:“不与万,法为侣者(不与万法相到,不了知六尘中万法者)是什么人?”马祖大师回答说:“等你一口吸尽西江水,我就向你说。”庞公于此言下,也是顿时领受马祖玄奥之法要,乃留驻于马大师处参问承事,经历二年之久。

  自从久住马大师座下参承历练之后,庞公的机锋与辩才极为迅速敏捷,诸方学人老宿都向往他的悟境。他亦曾游历讲经法会,点化一些讲经座主。庞居士所到之处,那些有名大师,大多会与他往来问讯酬答,庞公都随著各种机缘而每扣必响,非一般格局度量轨范车辙所能拘束。

  只如众生每日里朱紫为号,自称是皇帝、是董事长、是大财团总裁,都不过是妄心僭越,狂妄自大;此世过已,还有三皇五帝朱衣紫衣可著否?真实心王却如丘山绝点埃,纤尘不染;生死与荣辱,伊俱不关心。如是心王自无始来,未尝称朱号紫,却被佛门学人奉以朱紫之号,千山万水寻师访道,无非欲晋谒如是无为心王。及至一朝得觐,方知如是心王唯在日用之中,与吾人一向偶谐;又复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若人问著悟后之神通与妙用,也不过是运水与搬柴尔。

  庞公自从说得此偈,一时风行,千古流传,禅门中几无不知者;及至问著神通与妙用时,个个口似扁担,水也不会挑,柴也不解搬;一似木头,不解下口。今时全球密宗活佛三千余人,法王有四,可中还有能于庞公此偈真意下得嘴者否?若有者,放马过来!在下只问一句:尔唤什么作马? 颂曰:

  日用无别吾偶谐,未尝取舍没张乖,干尔什么事?

  朱紫为号绝点埃,神通妙用运柴水,是什么事?

  休!休!莫问日用事,教我难开口。

  如今诸方活佛、法王欲开口幺?且向西江水,摘取麦管闭口吸著吧!

  咄!

  ------------------------------

  第三四六则 沩山净瓶

  潭州沩山灵佑禅师 福州长谿人氏,俗姓赵。十五辞亲出家,究大小乘经律。年二十三,游江西,参百丈大师。百丈一见,许之入室,遂居参学之首。……时司马头陀自湖南来,百丈谓之曰:“老僧欲往沩山,可乎?”对云:“沩山奇绝,可聚千五百众。然非和尚所住。”百丈云:“何也?”对云:“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设居之,徒不盈千。”百丈云:“吾众中,莫有人住得否?”对曰:“待历观之。”百丈乃令侍者唤第一座来(即华林和尚也)问曰:“此人如何?”司马头陀令华林謦欬一声,行数步。对云:“此人不可。”又令唤典座来(即灵佑禅师),头陀云:“此正是沩山主也。”百丈是夜召师入室,嘱云:“吾化缘在此;沩山胜境,汝当居之;嗣续吾宗,广度后学。”时华林闻之曰:“某甲忝居上首,佑公何得住持?”百丈云:“若能对众下得一语出格,当与住持。”即指净瓶问云:“不得唤作净瓶,汝唤作什么?”华林云:“不可唤作木?也。”百丈不肯,乃问师;师蹋倒净瓶。百丈笑云:“第一座输却山子也。”(遂遣师往沩山住持开山。)

  海华博士问:“那幺印迹(编案:经历某些事而留下之记忆)是印在什么上面?”达赖喇嘛答云:【如果你采取中观应成派的立场,那单只是个“我”;而你若是由更基本的学派如瑜伽宗来看,印迹则是建立在意识流之上——精神的意识,不是大脑。最好的解释是用无上瑜伽密续的观点,在此我们将意识分为三层次:粗、细与最细意识。如我们较早所讨论过的,心智越粗糙的层次,对身体的依赖越多;越微细的,依赖越少,而最细的层次则是独立于身体之外的,我们的这种最细意识叫做明光、明光心。因为具有这最细意识做为根源,经由与大脑、神经元、感觉器官的交互作用,才产生心智的较粗层次。在佛学中,意识的粗层次是细明光现出的性质;而对你们,就科学上来说,那通常是本自大脑,这其中有很大的区别。正如所有心的较粗层次都由最细意识产生,它们终究会融入最细意识,所以它就像是所有心智较粗层次的根源。因此我们可以说:意识中的仓库,上面留有所有印迹(记忆)的是最细意识——明光心。它保留所有储藏的记忆。】(摘自众生出版社《揭开心智的奥秘》页272、273)

  平实云:记忆绝非如达赖“法王”所说,由应成中观所主张之不坏意识执持,如是意识“我”非能执持一切记忆故;若达赖之应成中观所说无误,则应一切人皆过目不忘,然现见一切学生读诸地理、历史、法学……等,而多不能记忆,须待意识反覆阅读背诵已,方能忆持,故记忆非由意识所持。复次,现见有人已忘少小时事,极尽意识之力而不能复忆初出母胎之事,故非意识“我”能持记忆,自己所持者必能随时忆知故。三者,现见有人极力想之而不可得,然于后数年间,往往因于某事触动之故,不经意间又复忆起所遗忘之少年琐事,故知记忆非由意识“我”所持。四者,意识若如应成派中观所说由往世不断延续而来,则应人人意识皆能忆知往昔无量世事,不须入定或藉宿命通或梦中方见,而现见意识非能于一般情况中了知往世诸事。故达赖“法王”及黄教一切应成派中观师之见皆邪,违教背理故。

  瑜伽学派主张记忆由第八识如来藏所持,非如达赖所说“建立在意识流之上”,此是一切中外研究佛学者之共识,达赖法王曲解瑜伽宗派之意旨,实为不善。

  复次,“法王”所说最细层次之意识独立于身体之外;此语有正有讹。正者如四空天之有情,其最细意识以意根及四空定为依,无身根可住。讹者如欲界有情之修得四空定者,其最细意识仍须依欲界未坏之五根为依,方得现行于四空定等至及等持位中,非可外于身体也;如是正见,达赖“法王”应知。

  复次,尔等密宗师徒有谓已证明光心者(如卡卢仁波切……等人),睽其所证之明光心,其实仍皆堕于欲界意识粗心中,以欲界中未离五尘之一念不生意识为明光心、为最细意识,俱堕密宗了义经典《楞严经》(编按:密教部经典)所说外道五现涅槃邪见之中,不足师法。

  瑜伽学派中,一切已悟未悟之人,皆说意识是生灭变易法,依未坏之五根及意根末那识与法尘为缘,方得由藏识中流注意识种而起。五根则是五扶尘根及五胜义根(头脑)。五胜义根能储藏此世所经历事,此世意识依此世五胜义根俱有,故能忆知此世所经历事,不能忆知往世事;往世事由往世五胜义根所持故。往世舍寿时,其胜义根中之有记业种移至第八识中保存而至此世,故此世欲知往世事者,须于定中(等持位)或梦中了知,或藉宿命通方能知之,非如记忆昨日去年诸事,能于粗意识位中了知。瑜伽学派如是了知,非如尔等密宗无上瑜伽密续所主张之由最细意识持受记忆;最细意识乃是非非想定中意识故,如是意识仍非是持记忆者故。

  尔等密宗师徒,处处错解佛法,而以佛教自居,极力扩充势力,挤压显宗之弘法空间已,取显宗而代之,唯余似是而非、同于印度教之表相佛法,佛教遂亡。此是印度佛教灭亡之真正原因。此亦不能完全怪罪印度晚期佛教等密宗师徒,彼等亦非故意欲灭佛教故,唯因不具慧眼法眼所致故,误认破坏佛法之学说为佛所说法故。如今台湾是大乘佛法最后净土,尔等密宗邪见不应再来台湾玷污。昔时印度真悟者之乡愿心态(欲与密宗和平共存),导致无人出而破邪显正,遂令密宗假藉虚妄不实之夸大证量,将佛教蚕食鲸吞乃至灭亡;今日大乘法中有慧眼者、有法眼者,必须记取印度晚期佛教灭亡之教训,致力于破除密宗邪见,令密宗一切行者回归显宗三乘法义,莫再因乡愿心态坐令大乘佛教复亡于台湾宝地乃至中国。

  于今之际,当令大乘学人多有证得般若而起慧眼法眼者,便举沩山净瓶公案,助益大乘行人亲证自心藏识;证已则能领受大小品《般若经》所说“菩萨不念心、非心心、无心相心”,便能通达般若而起慧眼,乃至未来能至通达位而起法眼、证道种智,住初地无生法忍:

  潭州沩山灵佑禅师,本百丈怀海禅师座下弟子,时任典座(职司厨房);一日司马头陀觅得沩山胜地,荐与百丈大师,观灵佑禅师宜居,合任开山之职,百丈乃令灵佑禅师为沩山开山之祖。不料首座华林法师不服,欲争此职;百丈大师乃曰:“若能面对众人之前,下得一语不落凡俗格局,沩山胜境当与汝住持。”随即手指净瓶问云:“不得唤作净瓶,汝唤作什么?”

  华林闻之便云:“不可说它叫作木?也。”(编案:谓门户上之持枢纽者)

  百丈大师不肯他,乃问灵佑禅师;不料灵佑不答,却一脚踏倒净瓶。百丈大师不以为忤,反而笑云:“华林首座输掉山子也。”遂派灵佑禅师前往沩山住持开山,世称沩山灵佑禅师。

  学人当知:若无开山本钱,万勿住山;切勿自告奋勇欲当开山祖师,无有正法可度学人证道故。且道:百丈明明指著净瓶,因何却不许人道是净瓶?灵佑禅师不答百丈大师语,抬脚踏倒净瓶,百丈因何不怒?反将沩山胜境付托于他,竟是何意?每见诸方谈禅写禅自谓已悟证圣诸人,谓人云:“禅不可说,说者即非禅,是故灵佑禅师踏倒净瓶。”或云:“百丈指净瓶,不许人说净瓶,是要令人离两边,故华林首座说非木?,已堕两边。”或云:“华林首座错在用言语说禅,灵佑禅师不用言语说禅,所以赢得沩山。”或云:“百丈不许人说是净瓶,只是要斩断他人思惟葛藤,使人念流停顿;华林堕在言语中,念流不断,所以不肯他。”或云:……。如是诸方谈禅说道者,纷纷扰扰各执一说,各有所本,学人迷茫、信以为真,有什么会处?

  无门慧开禅师评此公案云:“沩山一期之勇,争奈跳百丈圈圚不出。检点将来,便重不便轻,何故呢?脱得盘头,担起铁枷。”又颂曰:“扬下笊篱并木杓,当阳一?绝周遮;百丈重关拦不住,脚尖趯出佛如麻。”沩山灵佑禅师虽然赢得沩山胜境,然须一生辛苦开山,建设丛林。脱下百丈典座之盘头,担起沩山开山度众之铁枷,说来只比前重,不比前轻;然其住持沩山期间,度化学人证悟入道,其数甚众,皆由有智冲破百丈重重关卡,一脚踢倒净瓶而来,故云:“百丈重关拦不住,脚尖趯出佛如麻”。如今诸方学人欲会百丈沩山父子意幺?且听平实颂来:

  若道净瓶则触,不唤净瓶则背;

  唤它木?已触,不道木?又背,

  百丈指净瓶,淆讹复谁知?

  尔等密宗活佛还有知者幺?

  有!唤来为尔拖死尸! (全书至此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