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之平议

  ─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之平议(连载十二)

  正雄居士

  第三节 闲暇与圆满

  第一目 闲暇

  《亲友书》说:【执邪倒见,生旁生、饿鬼、地狱、无佛教,及生边地懱戾车,性为騃哑、长寿天,于随一中受生已,名为八无暇过患,离此诸过得闲暇,故当策励断生死。】《亲友书》是圣龙树菩萨写给禅陀迦国王的一封信,劝国王要修善去恶,信中有提到八无暇。在大正藏中乃是《龙树菩萨劝诫王颂》卷1:【邪见、生鬼、畜,泥犁法不闻,边地蔑戾车,生便痴痖性,或生长寿天,除八无暇过,闲暇既已得,尔可务当生。】

  学佛要有闲暇的福德,《亲友书》中说有八种身是无闲暇,生在这八种无闲暇中的任何一种,则不能学佛,虚度一生光阴。此八种是:

  一、执邪倒见:不相信有前后世,不相信有因果,更不相信有因果的所依、万法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本来就在,不相信有三宝,不相信末法时期仍有正法住世,对于有正法就有证悟之机缘这回事不肯信受,或者具断常二外道见者,具四倒者……等,皆是执著四倒邪见者。

  二、生于旁生道:旁生普皆愚痴,故无法修行,除非生于龙族中,又值遇善知识开示,则可学正法,可受八关戒斋、菩萨戒等,始非无暇。

  三、生饿鬼道:饿鬼乃时时为饥渴所逼,觅食难得,心心念念都在觅食上作意,难生修法向道之心。

  四、生地狱中:地狱众生受苦不断,逃避痛苦都来不及了,哪有闲暇修法。

  五、无佛教之世:法灭时期,无佛出世,无了义究竟正法住世,唯存表相佛法于世,虽有佛法之表相及名,却无佛法修证之实,因为大众普皆远离实修实证之正行,因正法灭故,不能修学佛法。

  六、生边地懱戾车: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谓之四众;若无实证正法之四众游行说法处,谓之边地;若是生在边地,如果还有少数在家居士说法,尚不构成无暇;如果是边地再加上懱戾车,就构成无暇;懱戾车是指下贱之地,种性下贱故,无正法可闻。

  七、性为騃哑:痴呆谓之騃,盲聋瘖哑谓之哑,此是指有人出胎时即无耳根的胜义根,成为生聋者;如果出胎后已听闻正法,因受外力影响而成瘖哑盲聋者,则非无暇,在某些方面反而是学法之助力。

  八、长寿天:《亲友书》说为无想天及无色界天,无想天为色界四禅天中的第四天,无想天天人若不中夭,其寿命长达五百劫;生命存在期间全无意识,寿命将尽时意识方现起,一现起随即结束此一期生命,所以不可能修行。无色界有情寿命,不中夭者,短如一万大劫,最长可达八万大劫;此境界之生命存在期间虽然有意识,但极微细,且不动其心,恒常安住定境中,因此也不能修法。

  以上说八无暇,反过来就是具足闲暇。

  修学佛道者,当远离此八无暇,应具足见修道的次法福德,成就闲暇以修正法。然宗喀巴等藏密喇嘛所传之邪见,必定使得众生后世趣入此八无暇的处境中,离佛法的实证愈来愈远。《广论》所说之应成派中观见,乃是标准的“执邪倒见”,具足断常二见,为其趣入无暇者之一因。宗喀巴等藏密喇嘛广修双身法,甚至母亲、阿姨、亲子之间都可以合修,师徒乱伦更是平常事,乃至畜生女亦用以实行双身法,如此无惭愧法,与畜生相应,失去人之格思,后世必生于畜生道中,此是趣入无暇者之第二因。藏密行者修诸罗刹、夜叉等鬼神相应法,喜乐鬼神相应的境界与感应,贪著鬼神喜乐的男女淫液屎尿等供养,妄想死后往生“乌金净土”的罗刹、夜叉境界,此乃趣入无暇者之第三因。藏密喇嘛妄称成就报身佛,宗喀巴等应成中观派者更诽谤菩萨藏,成就诽谤正法之大恶因,此乃速入无间地狱,乃趣入无暇者的第四因。藏密四大派中无有佛法可听、可闻、可修、可证,只有一些用佛法名相包装的外道法,生前就已经属无佛之世,死后更是长劫入三涂而无佛法可闻,属趣入无暇者的第五因。藏密实修双身法的行者,对于三乘菩提之解脱功德与智慧功德俱缺,对于三乘菩提修证亦无喜乐,所造所修属异生种性,乃种性下劣而生边地懱戾车的无暇者,此第六因。藏密行者若诽谤正法而入地狱,正报受完以后还有余报,必定多世痴呆且盲聋瘖哑,此乃趣入无暇者的第七因。若在藏密修行甚浅,且不喜双身法,也不依上师的邪教导而造诽谤等恶业,其性障微薄,喜乐禅定等境界,若改依显教行门,知见具足而修得禅定,然不断我见而证得四空定或者无想定,死后往生长寿天,亦是趣入无暇者,此乃第八因。

  第二目 圆满

  学正法者,除了要远离八种无暇外,尚须具备十种圆满;如《瑜伽师地论》卷21〈声闻地〉说:【云何自圆满?谓善得人身、生于圣处、诸根无缺、胜处净信、离诸业障。】此五种是自圆满。又说:【云何他圆满?谓诸佛出世、说正法教、法教久住、法住随转、他所哀愍。】此五种是他圆满。依根本论〈声闻地〉所说,自圆满有五项:

  一、善得人身:人身是说生在人同分中,若丈夫身,男根成就,不受拘系;或得女身而能不受拘系,名为善得人身。

  二、生于圣处:圣处是指中国,佛法所说的中国乃指有善士四众游行说法之处,亦即有了义正法弘扬之处,能听闻了义正法故,名为中国。此处众生善根淳厚,如《大乘宝云经》卷4:【中国众生利根聪哲、诸根明了智者称叹,堪受所说善不善法,深解意趣,堪为诸佛甘露法器。】

  三、诸根无缺:乃是此人心性不是愚钝者,也不会固执不化而愚痴重者,且信、进、念、定、慧五根具足无缺者,名之为诸根无缺。或者说没有身心残障,如耳根不具则不能闻法,身根、耳根……等功能良好健康,并没有瘖哑盲聋等业报所遮障,因为没有这些缺损与遮障,才是对善法能够精勤修习而无碍的基础。

  四、胜处净信:对诸佛所说正法、正戒律能深信,具足清净的信心者皆胜处净信,因为对于佛所开示正法、正戒律生净信,因此能够出生世出世间白净之法,这是因为净信为前行故,使得所行白净之法必定符合佛所开示正法、正戒律,依此能除一切烦恼垢秽污浊的缘故。

  五、离诸业障:不作不行害母、害父、害阿罗汉、破和合僧、于如来所恶心出血等五无间业,远离五无间业故;因为五无间业的造作增长,在现法中绝不可能证得涅槃及行菩萨道。

  他圆满也有五项:

  一、诸佛出世:菩萨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圆满福智二资粮,获得最后上妙身,安坐无上胜菩提座,现证无上正等菩提,是为佛出世而得亲遇。

  二、说正法教:佛出世为弟子宣说正法,依四圣谛宣说真实苦集灭道,及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等十二部,使正法学士闻后得以出离。

  三、法教久住:在佛世,或在佛涅槃后,或在正法期过后,正行未灭、正法未隐,名为法教久住。

  四、法住随转:有力证正法者,证得正法后,如所证随转,能令学人随顺教授教诫,如是名为法住随转。

  五、他所哀愍:“他”是指施主,施主对行者起哀愍心,惠施随顺净命或衣服饮食等诸坐卧器具资具等。

  第三目

  思惟暇满身难得

  且引《广论》本身所说善言来警惕《广论》的修学者,《广论》61页:【我今获得如是妙身,何故令其空无果利;我若令此空无利者,更有何事较此自欺、较此愚蒙而为重大?曾数驰奔诸恶趣等无暇险处,一次得脱;此若空耗仍还彼处者,我似无心,如被明咒之所蒙蔽。】有善根者,应当作如是思:暇满人身如此难得,我却得到了;得到了如是妙身,如果还是空无利益的话,那么我此生就是白来了;白来此生还不要紧,如果跟到了假善知识或恶知识,修习三恶道之法,譬如恶知识教我营利事业之法,恶知识教我鬼神相应的金刚舞,并教我以不净物供奉鬼神,恶知识教我无上瑜伽贪爱邪淫男女双修之法,恶知识教我食众生肉妄说为慈悲之法,恶知识教我无因论之缘起性空法而落入常见外道见中,恶知识教我外道修习明点气脉等无关佛法之外道法,恶知识教我虚妄观想起分之妄想法,恶知识教我以意识为常住不灭之常见法,恶知识教我以一切法空为证空性之法,恶知识教我常见、断灭见为中观之法,恶知识教我学佛不须证得实相即能成佛之法,恶知识教我只要背熟《广论》即能成佛之谬理;而自己却无心了知其邪谬,被明咒所蒙蔽,那岂不是很冤枉?

  龙树菩萨《亲友书》说:【人身难得法难闻,犹如盲龟遇浮孔;既获若斯希有身,宜应勤心听正法。】(《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茫茫大海当中,有一只瞎眼的乌龟,百年才浮出海面一次;刚好碰到一块小浮木,小浮木上刚好又有一个小孔,而盲龟的头又刚好钻过小木孔上来呼吸,这种机率几乎是小到不可能的遇到,但是现在却遇到了。在久劫生死中,能得人身又能听闻正法的机率如同盲龟遇浮木孔,人身难得今已得;得人身已,不一定能闻正法;正法难闻,如今既得既闻,就要好好珍惜,慎选真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量,如理修证,很快的就可以证得法界实相得无生忍,就可安稳而不堕三恶趣。并且进一步趣入第一义谛,证得无生法忍。生生增上修,地地增上学,最后成佛,这才是真正增上生与决定胜。

  现代所谓“学佛人”,由于过去生的善根具有八闲暇、十圆满,才感得今生有学佛的机缘;但这也是“学佛人”的不幸,感生在末法时期。世尊已预记末法时期,魔王将会派遣很多魔子魔孙,变现为比丘身、比丘尼身,或变现为白衣居士身,以弘扬佛法之名,行破坏佛法之实;众生又无择法慧,任凭魔子魔孙势力扩大,乃至支持魔所化现之说法师,以邪法笼罩整个佛教界。现在的佛教界正是这种现象,众生大多缺乏正知见而无简择慧故不能觉知,仍继续追随、支持破法的表相大师。学佛人具有暇满人身,却生于末法时期,虽然是不幸,但是却有不幸中的大幸:时值正法即将断灭之时,正好有正觉同修会之出现,由导师平实菩萨续佛慧命,宣说正法;短短的几年中,会中已有三百多位在家、出家弟子破参“开悟明心”,能作狮子吼。此后仍将会有更多狮子吼菩萨出现人间,来摧邪显正、正本清源,让三乘菩提的实修实证重现人间,使得众生具足正知正见,将一群又一群的魔子魔孙逐出佛教界、赶回他化自在天,让正法命脉于人间永续流传,直到末法最后五十二年,专迎月光菩萨的到来。

  第四节

  道总建立

  第一目

  《广论》三士道之名

  《广论》66页说:

  如是所成有情利义,略有二种,谓现前增上生,及毕竟决定胜。其中依于成办现前增上生事,尽其所说,一切皆悉摄入下士,或共下士所有法类。殊胜下士者,是于现世不以为重,希求后世善趣圆满,以集能往善趣因故。《道灯论》云:“若以诸方便,唯于生死乐,希求自利义,知彼为下士。”决定胜中略有二种,谓证解脱仅出生死及一切种智位。其中若依诸声闻乘及独觉乘,尽其所说一切皆悉摄入中士,或共中士所有法类。中士夫者,谓发厌患一切诸有,为求自利,欲得度出三有解脱,以趣解脱方便之道三种学故。《道灯论》云:“背弃诸有乐,遮恶业为性,若惟求自静,说名中士夫。”如  所造《摄行炬论》云:“尊长佛说依,密咒度彼岸,能办菩提故,此当书彼义。”谓修种智方便有二,谓密咒大乘及波罗密多大乘,此二摄入上士法类。上士夫者,谓由大悲自在而转,为尽有情一切苦故,希得成佛学习六度及二次第等故。《道灯论》云:“由达自身苦,若欲正尽除他一切苦者,是为胜士夫。”此士所修菩提方便,谓波罗密多及咒。

  由上文得知,整本《广论》包含两件事:一是增上生,一是决定胜,其乃是以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为依据而说。所谓增上生事就是下士道,下士又分为三类:普通下士、共下士及殊胜下士;求现世利乐为普通下士,为了修中士的前方便称为共下士,为了下一生能得人天善趣者,称为殊胜下士。决定胜事是中士道及上士道;声闻及独觉修戒定慧三学,以求解脱生死是中士道;又说要得一切种智位有两种方便法门:密咒大乘(密宗)及波罗蜜多大乘(显教大乘)。前者是修密咒的生起与圆满二次第,后者是修六度,这两种都称为上士道。以上就是《广论》所说的三士道。

  其实修学佛法,不需要有所谓三士道的次第分别,而种智是密宗修学者永远无法实证的,稍后再说。《广论》所谓的增上生道,应该说是世间的善法,不一定是学佛者才能学的法,而此世间人天善法乃是共凡夫与外道的。《瑜伽师地论》卷14说:【又有三种为诸乐欲增上生者,所说真实增上生道:一者、布施得大财富,二者、持戒得往善趣,三者、修定远离苦受,得生一向无有恼害乐世界中。】由弥勒菩萨此段开示而知:人间有智慧者,都会知道要行布施或守持五戒或修学四禅八定等禅定加行,能这样做者,就能避免来世下堕恶趣,而往生善趣,但这些终究还是不离三界有之无常败坏苦。因此,不论学佛或不学佛的行善之人,本来就已经走在世间增上生道了。虽然学佛的人本来就行于世间增上生道,而不断的在行人天之善,但还不能算是真正入内门学佛。因为,学佛的人首先要建立一个观念:“我若想要成佛,必须先要开悟证真。”开悟证真后,才算是进入佛法内门修行,也才算是真正的开始学佛;在此之前的世间增上生道,乃是前面的资粮加行,属于外门所修的。

  毕竟决定胜者,唯指成佛。二乘解脱道不是究竟的佛法,故不能称为毕竟决定胜,《广论》此处却将二乘解脱并入究竟佛位而说之为毕竟决定胜,是不正确的说法。真正佛道的修学有二主要道:一是解脱道,二是佛菩提道。佛菩提道又函盖解脱道,因此修学佛法真正说起来只有一种道次第,就是佛菩提道。因为,菩萨能证解脱而不希求解脱速入无余涅槃,而要留惑润生,以作利益众生之事,直至成佛,这才是究竟决定胜。二乘的解脱果仍有余苦待知,仍有余集待断,仍有余生待灭,仍有余道待修,所以仍称不上是毕竟决定胜。

  如果依《广论》的三士道修学:下士道修完再修中士道,中士道修完再修上士道,上士道修完再修密咒乘;这种道次第,其实是颠倒的道次第。何以如此说呢?依佛在第三转法轮所说来看,表面上《广论》是把人天乘归于下士道,把初转法轮解脱道归于中士道。但是进一步简择《广论》所说的内涵,却发现《广论》又把《阿含经》所说之蕴处界缘起性空诸法剔除,只截取四圣谛与十二因缘;甚至又将蕴处界中缘起缘灭的意识心建立为常住法,公然违背阿含解脱道。然而,三界一切法就是蕴处界诸法,而蕴处界所摄的一切法全都是缘起缘灭的生灭法,乃因缘所生法;识蕴(特别是意识)本是根尘为缘生的生灭法,《广论》却把缘生法中识蕴所摄的意识建立为常住不灭法,是根本就不了解蕴处界诸法,更不知蕴处界、四圣谛、十二因缘诸法根本因――第八识如来藏。宗喀巴在对意识虚妄的本质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如何能对蕴处界如实知?对蕴处界都不如实知,又何来有正确的四圣谛及十二因缘的缘起性空可修、可证?佛在阿含所说的四圣谛及十二因缘所说的缘起性空,若依《广论》说来,就变成无因论的断灭法,如此不是很颠倒吗?

  再说二转法轮的般若经,是宗喀巴认为最究竟的了义法,所以在《广论》中把般若放在上士道中。然而佛在《解深密经》说,般若经是有上有容的,不是究竟了义之法。因此《广论》所说的教判,显然违背第三转法轮究竟了义经典所说。而宗喀巴又不解般若经义,硬把般若解释为一切法空,说为“空正见”;但是佛宣讲般若经,其目的是为了让二乘人回小向大;在说蕴处界等一切法空时,却同时说有一个真实不空、有真实体性的如来藏。并以种种善巧方便、不同的名称,说为“非心心、无心相心、不念心、无住心、菩萨心……等”来说明常住的第八识如来藏,教导二乘人要回心转入大乘法中去亲证祂,如此实相般若智慧才能出生。但宗喀巴把般若经中明说应该要亲证的“非心心、无心相心”否定了,使般若经成为有名无实的虚妄法,成为与解脱道内容相同的世俗谛经典,如此般若经的法义就成为多余的戏论──性空唯名了,这不是很颠倒吗?可怜无智的印顺法师正是因为信受继承了宗喀巴这样的邪见,所以把般若系经典定位为“性空唯名”说。意思就是:般若诸经所说都是同于阿含解脱道的缘起性空之法,故无需再说般若,只要解说阿含道的缘起性空就够了;所以般若诸经是全然同于阿含的,是唯有名相而无实质的说法,故说为──性空唯名。

  而三转法轮的唯识方广诸经,佛在《解深密经》中,说为无上无容之究竟了义法,却被宗喀巴判为不了义。所以,唯识方广诸经的极胜妙义理,也是成佛之最重要依据,在《广论》中的定位却被颠倒成了不入流的法。但是唯识方广诸经,是菩萨悟后起修增长般若智慧的法门,也正是地上菩萨所应修的一切种智增上慧学,能否成佛,都看一切种智的修学是否圆满而决定;但宗喀巴因执断灭论邪见,不承认第八识,反而弃舍之,且又否定有如来藏,则其所谓的学佛,就永远只能停留在世俗法的意识层面上,同于佛学研究的学问一样,如此不是颠倒吗?唯识方等经典中所说的唯识增上慧学,是成佛所凭借的一切种智内容,是证得般若中观以后才有能力实修的法义,宗喀巴却判为方便法,判为更下于般若中观的不了义法,如此不是颠倒吗?

  宗喀巴将一切种智修证的根本──实证第八识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的智慧──第三转法轮种种唯识系列经典所说的如来藏加以否定之后,于《广论》中再作出如此的主张:“谓修种智方便有二,谓密咒大乘及波罗密多大乘,此二摄入上士法类。”这是有背后原因的,不可单从文字表相来判断他的说法是否正确。若单从他这三句话的文字表相来看,他的说法是正确的:波罗蜜多大乘是修种智的方便。但在密咒乘中修学密咒,却绝对不是成就种智的方便法,而且是完全相悖的法。但宗喀巴在《广论》中为何会说密咒乘的修学也是修证种智的方便呢?原因就在于他将种子曲解,想要引导学人进入密法中。宗喀巴所说的种子的智慧,是指双身法中喇嘛射精能使明妃、佛母怀孕;知道精液即是种子(如同植物种子能出生植物一般)的智慧,即是一切种智。宗喀巴因此而说密咒乘的修学也是证得种智的方便之一,因为密咒乘修持密咒的结果就是实修双身法,最后则是知道种子(精液)能出生人类;有了这种智慧而能控制自己要不要射精,就是获得一切种智而成佛了。但是佛所说一切种智中所说的种子,却是指第八识如来藏中含藏的一切种子──八识心王的一切功能差别;指的是如来藏自己的功能差别、以及如来藏所含藏的七识心的功能差别……等,种子又名为界,又名为功能差别故。具足证知八识心王一切种子──一切功能差别──就是具足证得一切种智而成佛。但宗喀巴将种子移植到双身法中的精液及明妃的淫液来说,是完全曲解佛法,是以外道法取代佛法的破法行为。又《广论》后面占有半个篇幅的“别学奢摩他与毗钵舍那”,宗喀巴又搞错了。奢摩他与毗钵舍那,汉译为止与观;所谓的止,除了世间修四禅八定之法门以外,更重要的是于实相正法或解脱真义心得决定不动摇;观是观行,对于解脱之理、般若之理、种智之理,如实观行而发起智慧。但《广论》却把奢摩他当成禅定波罗蜜,把毗钵舍那当成般若波罗蜜;不知佛法中的奢摩他与毗钵舍那二法的修习,都是兼含禅定与般若在内的。并且宗喀巴《广论》所说的止观双运乃是为了替他在另一部《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的双身修法铺路,导引读者进入密宗道去修乐空双运,所以他在《广论》说的止观,也是双身法中在瑜伽时──在动作时──应该要止或继续动作中的观察。他有如此天大的误解,难道不是颠倒吗?

  又依《广论》三士道次第修学的说法:“下士道修习圆满才能修中士道。”则密咒乘行者,永远都无机会修习中士道。因为,宗喀巴的说法是:下士道是修人间善法,必须要至佛地方才圆满;故除非成佛,否则下士道的修学就永远不能圆满;若说下士道圆满而成佛以后,才回来补修中士道的声闻法解脱道,这种说法难道不是颠倒吗?而且,福德资粮永远都不应嫌多,永远都应继续修集不断,所以世尊成佛以后也仍然继续修集福德(请参阅《佛本生谭》)。再者《广论》所说的中士道修习圆满再修上士道,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中士道修完就成为阿罗汉而入无余涅槃了;如果未能入涅槃,就表示思惑烦恼尚未断尽,就是中士道尚未圆满;中士道既未圆满,如何能进修上士道?甚至《广论》主张上士道圆满才可修密咒乘,而上士道修完时已经成佛了,又何必再修密咒乘?而密咒乘的内容自始至终都是左道的双身法,既违背善良风俗,而且是乱伦的行为,又违背自古以来的道德文化,也违背佛所制定的戒律,更违背出离欲界的解脱道实修,亦违背解脱道灭除蕴处界的精神,也与佛菩提道的境界背道而驰,不但是不能使人解脱、不能使人成佛,而且也不能出离欲界的系缚,更会堕入三恶道,所以在上士道修完而成佛以后,又何必再入密咒乘呢!

  又佛所说的无余涅槃有本际独存,而《广论》却否认有本际第八识实存;如此依《广论》中士道修学无因论的四圣谛及十二因缘,就算真的能入无余涅槃,也会成为断灭空〔编案:实际上《广论》所说的无因论断灭法,是无法入无余涅槃的〕,那又何必依《广论》来修学此终究会成为断灭空的邪法呢!再说上士道修学布施乃至禅定,最后却成为一切法空之假名般若的空无断灭,而把蕴处界都灭尽了以后,却又主张意识是常住不灭的,岂非自语相违呢?意识常住当然不可能是一切法空故。又意识本属五蕴中识蕴所摄之法,蕴处界灭尽时怎还有意识常住耶?这等于是证得阿罗汉果以后再退回凡夫位中,如是颠倒见解乃是佛所斥的四倒邪见,仍是落于常见外道所说常住不坏的意识心中,所以说宗喀巴乃是思想具足颠倒的人。假使他改为认同阿含正理,而把意识等十八界法全部灭除了,终于入无余涅槃了,但是却不许有涅槃实际的阿赖耶识心体独存,如此涅槃就成为断灭境界,那么他学佛又有何用?同属外道断灭见者,非名真实学佛也。

  因此,学佛的道次第不是妄想把它分割成下中上及密咒乘四个次第,真正的佛菩提道只有一个,即是波罗蜜多道:包括六度波罗蜜多与十度波罗蜜多;六度是在求证三贤位的般若总相智与别相智,十度是在求证诸地的道种智。道种智圆满时就是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是具足证得八识心王一切种子而发起的关于八识心王一切功能差别的智能。大乘学人初学佛时,得要具足深信业果、行十善道、厌生死苦、发愿求无上觉,并且有福能值遇诸佛及诸菩萨,并能承事供养、修行诸行,这样才能以一劫乃至万劫修行十信,十信位圆满以后,从初住位开始就要外门修学六度波罗蜜多;在六度中修习时,同时附带解脱道的修习与亲证。初住位主修布施功德,二住位主修持戒功德,……乃至五住位主修禅定功德,转于第六住位中修集般若功德,以这样来作为开悟明心破参的准备。当明心证真,般若正观现前,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时,才真正打开无门之佛门,进入七住位中,开始以般若慧来修学佛法,从此以后就是内门广修六度万行;在亲证如来藏而生起般若总相智以前,尚未发起这个根本无分别智以前,都是外门广修六度万行。证得如来藏而进入第七住位,生起般若智慧了,然后次第历经十住、十行、十回向位,至十回向位满心,都还在修习布施等六度波罗蜜多,称为远波罗蜜多,是第一阿僧祇劫的修行。

  十回向位满心进入初地后,主修十度波罗蜜多,从初地入地心主修法布施而成就檀波罗蜜多,乃至七地满心位成就方便波罗蜜多,这是第二阿僧祇劫的修行,名近波罗蜜多;菩萨再从八地入地心渐修至十地满心位,是第三阿僧祇劫的修行,是大波罗蜜多;转入等觉位后,百劫修取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也是大波罗蜜多。如此,从初地到十地,须历经二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圆满布施等十度波罗蜜多,是以无生法忍智慧来修习六度及方便、愿、力、智四种波罗蜜多,合为十度波罗蜜多。于十地满心入等觉位时,仍须以百劫时间为了圆满种种相好,专修福德,亦是大波罗蜜多,一切种智即将成就圆满了。进入妙觉位时等待因缘下生人间,于人间成佛而进入佛地时,圆满一切种智,成究竟佛,名为圆满波罗蜜多。但是宗喀巴所说的下士道的福德,仍然是尚未圆满的;所以等觉位的大菩萨们,都还要再经历整整百劫中修集广大福德,以圆满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才是真正的佛菩提道次第,所以宗喀巴的《广论》所说三士道,内容既不正确,道次第也是荒谬颠倒的,所说的内容决非真正佛法。

  《广论》又说:【三士之名,摄决择曰:“复有三士,谓有成就正受非律仪非非律仪所摄净戒律仪,亦有成就正受声闻相应净戒律仪,亦有成就正受菩萨净戒律仪。其中初者为下,第二为中,第三为胜。”与此义同,复说多种上中下士建立道理。】《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所说“非律仪”,是指一般世间非律仪法,“非不律仪”是指在家五戒,“声闻相应净戒律仪”是指出家比丘、比丘尼戒,“菩萨净戒律仪”是指在家及出家菩萨所受的菩萨戒;此是说在家、出家众所受的戒律有异有同,不是像宗喀巴认为其中有如是文字:“其中初者为下,第二为中,第三为胜。”就认定是下中上三士道建立的道理。可见宗喀巴的文字障有多么严重,如此胡乱解释圣弥勒菩萨大论,只能瞒骗无智慧众生而已。

  《广论》的三士道,为了师出有名,搬出圣 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来证明有三士道;其实 圣弥勒菩萨所说的“三士”内容,与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说的“三士次第”,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说的是“三士”而不是“三士之道”:《瑜伽师地论》中说的三士,意思是有三种人,不是说修道的次第。乃是说世间人共有二十四类,每类各有三种人,其中大部分是讲世间福业,少分提到戒定慧。各种世间福业,都有各个上中下三种好人与恶人差别。戒定慧三学各个法中,也有上中下三种程度不同的人,而不是在讲上士、中士、下士的先后次第。《瑜伽师地论》没有提到“三士高下差别就是菩提道的次第”,更没有提到“最后要转入金刚乘(左道密宗的双身法)”。宗喀巴只是为了利用圣弥勒菩萨之名义来误导学人,使人误认他所说的法义都与圣弥勒菩萨相同,用来提高自己的名气,用来证明他所说的法具有可信度而已。宗喀巴要举例证明之前,必须先考虑清楚所引用的例子是否恰当,如此乱举一通,反成把柄;这也就是附佛法外道――左道密宗的西藏喇嘛们,自古以来一向采用的方法,藉以瞒骗学佛人进入左道密宗,因为藏密信徒通常不会检验他们所引用的经论文句是否移花接木,所以就大胆乱引而曲解之。(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