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性与看话头(连载七)----黄正幸老师

  第四章 眼见佛性的条件

  眼见佛性者必须有三个条件:慧力、定力、福德等三种庄严。若是欠缺了其中的一种,或是虽不欠缺其中一种,但是其中的一种不够具足,也会在参出佛性内涵时看不见佛性。以下针对这三种见性时必须具足的庄严,大约分为三节来说明。

  第一节 慧力庄严

  看话头的功夫,可以广利禅宗的学人,这是很重要的功夫。但是看话头功夫,必须跟参禅的知见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开悟明心。如果连我见都没有断,连明心时是要证第八识的知见都没有,反而每天都在反对第八识的正法,纵使给他链成看话头功夫了,也是一定无法开悟明心的,更不可能开悟佛性而看见佛性。因此,游正光老师说:

  而此阿赖耶识正是 佛说法四十九年开示的“我、无我、本际、涅槃、如来藏、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阿陀那识、异熟识、真如”等等异名,也是禅宗所言“祖师西来意、本来面目、佛法大意”等等异名。由此可知,明心证悟之人所悟的心,就是第八阿赖耶识,因证得阿赖耶识故,般若总相智慧出现,绝非慧广法师所说的离念灵知的意识心。为了求证阿赖耶识而勤链看话头功夫,于参究中体验阿赖耶识在种种作用中,与妄心意识觉知心和合运作似如一心之正理,并且确定所悟之阿赖耶识心体是法界之根源而转依之,才是禅宗的明心现量。又于明心之后修集福德,为眼见佛性而作庄严;并进一步增修看话头的功夫,定力与福德都足够以后,由于一念相应慧而能眼见所有众生的佛性,亲证身心及世界如幻观,此乃禅宗所谓见性之正理,亦是 平实导师所开示“明阿赖耶识本体以后,再过重关、眼见佛性”的道理。1

  注1、摘录自正光居士著,《眼见佛性》,佛教正觉同修会(台北市),初版三刷2007 年12 月。

  《大般涅槃经》卷27〈师子吼菩萨品〉说:

  下智观者不见佛性,以不见故得声闻道;中智观者不见佛性,以不见故得缘觉道;上智观者见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上上智观者见了了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世尊在这一段经文中说:以下等智慧来观察的时候,是看不见佛性的,因为他们是以下等智慧来观察的缘故,与大乘法中应证的佛性不能相应,只能证得声闻法的菩提道。至于凡夫众生们,在三乘菩提中来说,是还没有智慧可说的。

  在三乘菩提中,还有中等的智慧,就是因缘观的修学者,在实证因缘法以后所发起的智慧,就是中等智慧;以中等智慧来观察时,还是看不见佛性的,因为看不见佛性的缘故,他们只能证得缘觉法的菩提道。

  若是以上等智慧来观察时,就是以佛菩提道的智慧来观察时,虽然能够看得见佛性,但也还是无法全部看见;因为所看见的佛性是限制在看见上面,无法直接从所看见的佛性中生起作用来,只能产生如幻观而获得解脱智;也只能产生佛性极度真实不虚的现观而不会再一心想要入涅槃,愿意生生世世在人间行菩萨道,不再畏惧隔阴之迷,仍无法像入地菩萨一般与众生心感应而了知众生与他的往世因缘,所以 世尊说“上智观者见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必须见性后再经过精进修习菩萨道,努力自度度他,入地后再经过二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进入佛地而具有上上智时,才能看见全部佛性的一切作用;才能生起成所作智而能化身无量无边,在十方世界住持佛法利乐无量有情。由此可见,即使只是想要获得十住菩萨眼见佛性的证量,也得要有上智才行;声闻罗汉法所证得的下智,以及缘觉辟支佛所证得的中智,都是无法看得见佛性的。

  再从另一段经文中来证明,欠缺智慧庄严的人也是看不见佛性的。

  《大般涅槃经》卷27〈师子吼菩萨品〉:

  尔时世尊告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若欲问,今可随意。”师子吼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为佛性?以何义故名为佛性?何故复名常乐我净?若一切众生有佛性者,何故不见一切众生所有佛性?十住菩萨住何等法,不了了见?佛住何等法而了了见?十住菩萨以何等眼,不了了见?佛以何眼而了了见?”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若有人能为法谘启,则为具足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亦复解知名为佛性,乃至能知十住菩萨以何眼见,诸佛世尊以何眼见。”师子吼菩萨言:“世尊!云何名为智慧庄严?云何名为福德庄严?”“善男子!慧庄严者,谓从一地乃至十地,是名慧庄严;福德庄严者,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非般若波罗蜜。复次善男子!慧庄严者,所谓诸佛菩萨;福德庄严者,谓声闻缘觉、九住菩萨。”

  这一段经文中说,想要见性的人必须要有大乘佛菩提道的智慧作为庄严,才有可能看得见佛性;而智慧的层次高低有很多的不同,导致所有能看得见佛性的菩萨们,所见的佛性也有不同层次的差别;所以同样是见性的菩萨,见性后所得到的智慧也是有各种不同层次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佛性的定义,有时是说第八识如来藏所具有的能令菩萨成就佛果功德的自性,有时是说第八识如来藏运作各类种子而能出生十八界法、出生五阴、出生山河大地等法。但是佛性二字,有时则是说如来藏的本觉性,这才是十住菩萨所眼见的佛性。据 平实导师的开示,诸地所见的佛性则是可以使十八界法产生各类作用,譬如证实佛性使六识能见闻觉知,使五色根及意根能接触外六尘,也使六识能接触与了知内六尘……等,这也都是如来藏自身的佛性功德,就不是三贤位菩萨所能知道的。若是佛地所见的佛性,能够出生成所作智,连妙觉菩萨都不知道,更不是十住菩萨以及凡夫菩萨所能知道的。

  禅三时 平实导师曾对护三的纠察菩萨说过:诸地菩萨舍寿继续生在人间时,虽然还没有远离隔阴之迷,但是重新见性时就会与有缘众生的心直接感应。这不是眼见佛性的十住菩萨所能知道的,由这类事实可以证明眼见佛性的菩萨们各自的智慧,确实有许多不同层次的差别。但是这些差别,都是上地能知下地事,下地不知上地事;证明妙觉菩萨还没有成佛以前,尚未生起成所作智,根本不能理解诸佛眼见佛性所发起的成所作智是什么境界。因此,这一段经文中,佛说:智慧庄严及福德庄严互不相同的缘故,导致见性后的所见与功德各不相同。所以同样是眼见佛性的菩萨之间,也不能一概而论,也不需要等视齐观、互相比较。

  师子吼(狮子吼)菩萨见性后,由于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智慧庄严与福德庄严,才能为大众向 世尊请问“十住菩萨以何眼见,诸佛世尊以何眼见”的问题,一般眼见佛性的十住菩萨们是无法如此请问的,连这个问题都还没有想到。因为师子吼菩萨已经知道这个内容,故意向 世尊请问,由 世尊向大众开示。十住眼见佛性时是以什么眼看见佛性的?这个题目,平实导师在《平实书笺》中已经有很详细的解说,末学在此书中就不再重复,有心探究的菩萨们可以直接请阅。

  末学在此要说的是,十住菩萨虽然眼见佛性了,却无法为人说明肉眼亲见佛性时究竟是以什么眼来看见佛性的,而诸地菩萨又是以什么眼来看见佛性的;只有入地以后的菩萨,才有智慧能够为人说明十住菩萨是以什么眼来看见佛性的,以此缘故,世尊说:“若有人能为法谘启,则为具足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亦复解知名为佛性,乃至能知十住菩萨以何眼见,诸佛世尊以何眼见。”然后又对“能知十住菩萨以何眼见”的智慧,加以定义:“慧庄严者,谓从一地乃至十地,是名慧庄严。”佛直接说明:要有入地的智慧,才能为人解说十住菩萨以肉眼眼见佛性时,究竟是单凭肉眼就能看见呢?或是还需要其他的条件才能看得见?这已直接点明必须有入地的智慧才能为人解说,如果有人来向末学直接质问:“眼见佛性时,究竟是以什么眼看见佛性?是单凭肉眼就能看见佛性吗?”末学还是难以解释的,因为还是要藉 平实导师的说明,才能为对方解释。

  但是,入地菩萨是否凭入地的智慧,就能为人解释十住菩萨是以何眼看见佛性吗?是单凭入地后的无生法忍智慧就行吗?其实还得要有入地后应有的广大福德作为支持,才有能力依其智慧为人解释十住菩萨是以何眼而眼见佛性的。世尊这一段经文圣教中的开示,直接证明了福德的重要性。从正觉同修会中的眼见佛性者,还不能像 平实导师一般为人解释十住菩萨以肉眼看见佛性时,是以何眼看见佛性的事实,就能知道 世尊这一段经文圣教所说是真实不虚。所以诸地菩萨所见佛性各不相同,而十住以上未到初地的贤位菩萨所见的佛性,也一定与入地菩萨所见有所差别;那么诸地、等觉、妙觉菩萨所见的佛性,也一定是与诸佛所见不同。这些不同,都是由于智慧与福德的差异而产生的;可是未满十住位的菩萨,还没有见性时应有的智慧,当然也就看不见佛性了,何况还应有定力及福德等二种庄严才能见性呢!

  第二节 定力庄严—看话头

  这一节中要先说明话头禅之缘起。话头禅的弘扬,在 大慧宗杲时期达到顶峰,是因为 克勤圆悟大师的启发所致;最早时赵州从谂禅师教人“狗子无佛性”,于是开始有人看“无”字。后来 克勤大师也曾教导 大慧宗杲禅师这个话头禅,大慧宗杲禅师从话头禅得到大受用,便继承下来传授给徒众们;有一些徒众也因此而在“无”字不知不觉地出口时就悟了,门人因此也弘扬这个话头禅,世代相承而传承到现在,平实导师也大力弘扬话头禅。

  弘扬话头禅的宗派,正法弘扬时间之久,远超过默照禅。克勤圆悟大师传下来的 大慧宗杲一脉,以及虎丘绍隆一脉,都是话头禅的弘扬者;在南宋时期,这二门都是禅宗丛林宗门正法里的二大甘露法门。但虎丘绍隆一脉传到南宋理宗时,距离 大慧宗杲禅师入灭才不过六十年,已经落在离念灵知意识心境界中。原因是虎丘绍隆的弟子,在天童宏智正觉禅师入灭后,因为并无适合的住持人选,于是由虎丘绍隆的弟子前往住持天童一脉的门庭;他们因为是住持天童山,于情于理都应该要兼弘天童默照禅法;也因为看话头功夫不易锻炼,若没有明师指导,更难链成;于是后来渐渐转为较简单的默照禅的行门。如此传承了六、七十年以后,传到痴绝禅师时已经落入意识境界中,开始极力提倡离念灵知,使虎丘绍隆及天童宏智正觉二脉合一的如来藏正法真旨,因此而在天童山失传。此后天童山的这二个法脉中的所有后人,都不再有人能悟得第八识如来藏,只剩下表相的法脉继承与弘传。由此可见,天童山的默照禅法绝非禅门宗旨容易证悟的妙法,确实极难令人悟入。反观 克勤、大慧师徒一脉所弘扬的看话禅,则是源远流长,永续不绝而到现在的正觉同修会中,仍然继续在弘扬,而且确实成绩可观。

  关于天童宏智正觉与 大慧宗杲二位禅师,都同样是弘扬如来藏法的事实,末学在此处省略不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请阅 平实导师写的《钝鸟与灵龟》,其中有许多明文考证及阐释,阅后自然会知道,末学于此便不再重新赘言。这里想要提出的一些知见是:天童宏智正觉自己的证悟,是在公案的参究下证悟的,不是由于默照禅的实修而证悟的。而且,大慧宗杲禅师明心后又再眼见佛性的境界,天童宏智正觉是还没有实证的,所以他仍然无法了知 大慧宗杲的眼见佛性境界,一生都无法提示眼见佛性的内涵与实修方法,自然也不曾教导弟子实证眼见佛性的境界,因为他自己也还没有眼见佛性。

  眼见佛性的三种难处之一,就是必须锻炼看话头的功夫;而天童宏智正觉禅师是没有看话头功夫的,他的静中功夫,在眼见佛性上面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所以纵使能参出佛性的内涵,也一样看不见佛性。所以想要见性,除了必须有智慧与福德二种庄严以外,还要有看话头的功夫;这个功夫还得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时,才能在参出佛性内涵时眼见佛性。所以,深厚的看话头功夫,是求见佛性者必须具备的动中定力;假使缺乏定力,即使慧力庄严、福德庄严都足够了,还是一样看不见佛性。

  看话头的功夫,不论是在破初参的明心初关,或者是破重关的眼见佛性上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参禅的法门假使不胜妙,就不可能证悟第八识如来藏,更不能眼见佛性,这是可以从禅宗历史记载中证实的。除 克勤圆悟大师传下来的大慧宗杲与虎丘绍隆禅师的苗裔以外,其余禅师所传的法脉,大多不久就中断不继了,都因为法门不胜妙而不懂得看话头的功夫如何修习的缘故。这可以由天童山的虎丘绍隆一脉改用默照禅法,才刚传到南宋理宗时,便已经落在离念灵知意识心境界中的事实而证明。

  天童山的虎丘绍隆禅师也是 克勤大师传下来的法脉,但虎丘绍隆禅师很懒,不肯辛苦精勤度人,也不肯采取 大慧宗杲的看话禅方法度人,所以 克勤大师曾说他是瞌睡虎,对于摧邪显正是不会有作用的。因为他自己就懒懒散散的,于是他的门徒们就以最容易的坐禅默照的方法度人及修禅,不必辛苦锻炼看话头的功夫;因此天童山的虎丘禅师的子孙们,在 大慧宗杲入灭后才六十余年,就落入离念灵知心意识境界中;从那时开始,天童山的默照禅中就不再有人真的开悟了。后来传承到明朝末叶时的天童山圆悟禅师,更是极力提倡离念灵知都不知道他的祖师虎丘绍隆悟的也是如来藏正法,还写文章辱骂 大慧宗杲,说 大慧禅师不是 克勤大师的正传弟子。可见大慧宗杲辞世六十年以后的天童山默照禅中,正法真旨早已失传了,只剩下表相的法脉传承;原因都是因为想要兼弘天童宏智正觉的默照禅法,不想辛苦锻炼难修的看话头功夫,无法以看话禅的胜妙法门求悟;所以后来天童山的虎丘后人,全落在离念灵知心中,不再有人能悟得第八识如来藏了。

  从历史记录中来观察虎丘禅师这一脉正法传承的衰落,可以证明原因就是禅悟的法门不胜妙而导致的;因此缘故,才不过传承几代以后就失去正法妙旨,只剩下法脉传承的表相。这已证明南宋末叶和元、明时期的东山禅,仍然是由 克勤、大慧师徒一系的弘扬而继续发扬光大;天童宏智禅师则是后继无人,由虎丘绍隆的弟子应庵禅师前去主持正法;而虎丘禅师这一脉才传了四、五代,就跟其他的凡夫禅师一样落入离念灵知意识心中,这已经足够证明默照禅确实很难使人开悟。

  看话禅的功夫虽然难修,却能够源远流长,使 克勤、大慧这个宗派一直流传不绝,一直都有门人证悟而出世弘扬宗门正法。后代禅门不知道这里面的根本缘由,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出来弘扬默照禅,全都落入离念灵知意识心中,连我见都断不了;因此,弘扬默照禅的大师们,连声闻初果都无法证得,何况是佛菩提道的禅宗开悟明心呢!学佛人读到这个历史记载的事实时,就应当了知默照的法门所默照的离念境界,绝对不是禅门宗旨应当证悟的妙法了。由此事实,不但显示出看话头功夫对于眼见佛性的重要,也显示看话头功夫对于开悟明心的重要性。

  由于离念灵知是常见外道所堕的意识境界,是一切寻求宗门证悟者不应该犯的大过失,所以古时 大慧宗杲才会极力提倡看话禅,这就是 大慧禅师对话头禅大力弘扬的缘由。古时如此,现代也是如此,不会因为时间的转变就使禅门证悟的内容有所转变;既然证悟如来藏的方法及眼见佛性的方法,都同样是以看话头的方法最胜妙,因此,学禅的人都应该设法学会看话头的方法。而且看话头的禅法,在古时就已经显放出优秀的光芒了,根据《永觉和尚广录》卷11 的记载:至于话头上一步死工夫,则实非吾之臆说也!昔者黄蘖肇端,诸师遵承,而大慧尤主张之。夫大慧中兴济北之道,岂其机用弗具?而开示来学,一一例以一句话头塞断其咽喉,消磨其伎俩,然后显大机大用,以激发其精光,故依而获证者四十余人。

  又《云门麦浪怀禅师宗门设难》卷1 如是说:

  其柰情与世异,道随物迁,学者不以生死大事为重任,惟期明会机缘,向古人舌头上安身立命、望空穿凿;人我是非逾高逾大,生死牢关逾深逾固。呜呼!欲求禅道之兴,其可得耶?所以大慧、高峰,一味教人看话头、下疑情;孜孜密密,苦口叮咛;如猫捕鼠,如鸡抱卵;至于用力之久,一旦豁然开悟,可谓庆快平生者矣!观彼死坐蒲团、一念不动者,乃告子之弗求、无想之异熟,佛祖叱此辈为外道,孔孟拒此辈为异端;污辱宗门,无过于是。

  这也是责备那些专门静坐求一念不生的愚痴人,犹如告子所说的一切都无所求,认为这样就是悟了;又好像是修得最好的静坐者,只不过是死后可以往生在无想天中,依旧离不开往生无想天中的异熟生死果报;世尊及所有禅宗真悟祖师们都大声斥责这一类人是外道。麦浪禅师还骂这种落入离念灵知中的禅人,是污辱禅宗门庭的不孝子孙;认为污辱禅门的人,不论怎么污辱,都不会像这些人污辱得这么严重。写到这里,末学认为,有智慧的学禅者,都应该赶快远离一念不生、离念灵知的意识境界,以后千万别再静坐默照一念不生了,应该赶快依照 大慧宗杲禅师看话头的方法来学习参禅的功夫,然后用看话禅的方法来参禅,才会有开悟明心乃至于见性的因缘。最后,再引用 平实导师的开示,指出想要修成看话禅功夫的人,应该修学的方法与过程:

  如何才能修得动中定—一念相续、净念相继的功夫,只要练成无相念佛功夫,自然可以成就。未具备无相念佛功夫之修禅者,可以阅读《无相念佛》、及《如何契入念佛法门》,锻炼无相念佛功夫,只要无相念佛功夫练成了,自然而然就会看话头、参话头与思惟观的功夫。2

  注2、摘录自 平实导师著,《禅-悟前与悟后》,正智出版社(台北市),三版二刷2006 年8 月。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