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集 体究念佛概说(一) 正旭老师 主讲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一集已经由我为各位菩萨讲完第五章『无相念佛法门』,接下来再由我为各位菩萨讲第六章『体究念佛』。

第六章的第一节是:『无相念佛法门与体究念佛的关系』。无相念佛已经在第五章详细地为各位解说,在这里就不再作说明。什么是体究念佛?我们先来看莲池大师怎么说:

《阿弥陀经疏书钞》卷三:『体究者,闻佛名号,不惟忆念,即念反观,体察究审,鞫其根源。体究之极,于自本心,忽悠契合。』这一段话的大意是说:体究念佛就是当一个人在听闻佛的名号以后,不只要忆佛念佛,还要返观念佛者是谁,然后体察究审要找出他的根源,体究到最后就忽然间与本心一念相应,也就是找到了自性弥陀。这一段话的意思的大意跟〈念佛圆通章〉所说的『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那一段话的经文,其实大意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修完无相念佛这个功夫以后,有一天他会突然间返观说:『念佛者是谁?』然后当下就掉进了疑团里面不停地参究,到最后一念相应打破疑团(疑团就是黑漆桶),打破疑团然后亲见了自性弥陀。如果说他还眼见佛性的话,从此以后这个人他不管是持名念佛、观想念佛还是无相念佛,对他而言都是实相念佛。所以说体究念佛就是说:参究『念佛者是谁?』或者去参究『无量寿佛是什么?』这样的一个参究的过程就是『体究念佛』。因此,体究念佛其实就是想要求得实相念佛的人迟早必须要走的路,实相念佛又是广大发心的念佛人所应当求得的境界。

一般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概有两种目的:第一个就是求得实相;第二个就是修无量百千三昧,也就是求无量百千三昧。什么是实相?实相就是无漏的智慧,也就是般若。般若所函盖的层次很多,譬如说三贤位的总相智,还有别相智,还有地上菩萨的道种智,还有佛地的一切种智,这些都函盖在般若的范围里面。无量百千三昧就是事修的部分。所以说想要成佛,就要从求得实相开始,也就是要先明实相,明实相以后还要经过长远的事修的过程,才能得到究竟解脱而成佛,广度有缘众生。当我们在这个世界修得实相念佛的境界的时候,只要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就可以上品上生。对一个上品上生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他所证得的境界跟功德,就不是其他品位的人所能相提并论了!我们在这里只稍微将上品上生跟上品中生在极乐世界当中的差别,作一个简单的说明。我们来看《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

【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是名上品上生者。】

从这一段话我们就可以知道说:当一个人以上品上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他往生以后,就可以马上看见 佛的身像,看见菩萨的身像,而且在听闻 佛说法以后,他就可以证得无生法忍,也就是最少是初地以上的菩萨。

如果是上品中生的人,往生以后他会有什么样的差别?我们来看《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

【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花,经宿即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放光明,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法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

从这一段经文我们可以知道说:如果您是上品中生的人,当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你还不能马上看见 佛,你还要在莲苞当中,经过一个晚上;当莲苞打开以后,你也没办法马上看见 佛的身像,必须 佛及菩萨俱放光明照你的身体以后,你才可以看见 佛的身像,还有菩萨的身像;然后还要经历过七天,你才可以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这样子还不够,还要再经过一个小劫的修行,然后历事诸佛的功德累积了以后,才能证得无生法忍,也就是进入初地以上的菩萨了。

从西方极乐世界一天等于人间的一大劫来看,虽然只有七天,但是却是人间的七大劫,如果说要经历一小劫才能证入无生法忍的话,这个时间就难以估算了。所以说,上品上生的菩萨跟上品中生的菩萨,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他们中间所获得的功德跟证量跟所获得的功德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的差异其实是很大的。因此,广大发心的学佛人,应当体究念佛求上品上生。

接下来『体究念佛』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说。当一个人在修完无相念佛的功夫成就以后,如果继续深入,大概会进入三种状况。第一种状况就是『忆佛心谢』。平常的妄念非常非常少,处于这种境界如果去打坐,他就会进入未到地定当中,在定中忆佛的念不见了,也没有其他妄想杂念,处于这种定中无觉无知。这不是念佛人所要的境界,因为不能体究念佛,处于这种境界跟无记相同,所以如果有这种状态应该要远离。再来说第二种状态,第二种状态也是『忆佛心谢』。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平常就处于没有妄想的状态,打坐当中非常的清明,在定中听闻一切的音声心中都如如不动,我们称这种状态叫作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当中还有一个清明之念也就是无念之念,所以严格来说,这也是一念相续。第三种就是『忆佛定』。忆佛定就是当我们在忆佛的时候,忆佛这个念虽然无形无相,但是它却如同泉涌一样相继不绝,这就是忆佛定的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他在动中静中,这个忆佛念都在,都不会失去了。

再来说第一种状态的人。为什么会处于会进入未到地定中?因为他修学这个法门,只是用来增强观心的法门,他平常还是以无念观心为主,所以他所修学的是偏向一念不生的境界。这种人一旦进入定中,他就无觉无知了,不能体究念佛,所以如果是这种人,他应该改为体究念佛,也就是不要进入未到地定当中。再来说第二种状态的人。因为第二种状态是属于一念相续的功夫,所以他也可以体究念佛。再来说第三种状态『忆佛定』。那忆佛定的功夫,因为动中静中都处于一念相续的状态,所以他基本上他是具备了体究念佛的条件。所以说如果一个人已经到了这样的处于忆佛定的境界,他应该赶快改成体究念佛,这样就不会浪费宝贵的光阴了。

接下来说第二节:『体究念佛前,应具备第一义的知见』。所谓体究念佛,说穿了其实就是参禅,只是话头不同,它的本质其实是相同的。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是话头,很多人学佛学了很久,知道有这个话头的名称,但是却不知道它的内涵。我记得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大概民国八十几年了,那时候刚好初学佛法,我也接触到了一些禅门的书籍,但是看到『话头』这样的字眼,我其实根本就不明白,因此有一天我就问一位经常在一个名寺打禅七的师兄,问他说:『到底什么是话头?』那位师兄就跟我说,他曾经在打禅七的时候问他的师父说:『到底什么是话头?』他的师父跟他说:话头就是『啊』。那时候我其实因为不明白为什么『啊』是话头,所以一直想不通。后来到了民国八十八年来到正觉讲堂修学无相念佛的时候,终于知道什么叫作话头了--话头其实就是话的前头。

那什么是话的前头?我打个比方说:当你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你为什么讲出了那一句话?那一句话是因为你要表达你心里面的意思,所以讲出的那一句话。譬如说,你早上去公司上班,你碰到同事你会说个『早安』或者说是『搞早』,『早安』、『搞早』这个话虽然不一样,但是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你因为要表达你心里的意思,所以用话把你的意思讲出来,当别人听到你说话的时候,他就知道你心里的意思了。那这样子看来,话头就是话的前头,那话的前头其实就是你心中所起的那一念,所以说,话的前头其实就是念头。

我们再来看说:无相念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说无相念佛就是想佛,但是不起语言、文字、形像还有圣号来想佛。基本上,他因为还没有说出『阿弥陀佛』这一句话,所以你的心其实是安住在话的前头,所以说无相念佛其实就是照顾话头。

再来说:照顾话头跟参话头,那这中间又有什么样的差别?基本上两个都是话头,但是参话头它有参究的意思,也就是说要去参究一定要有个疑,所以参话头,譬如说『念佛是谁?』一定要有个疑啊,才能让你去体究啊。所以无相念佛其实是照顾话头,参究『念佛者是谁?』就是参话头,也就是体究念佛。

再来说,一般人修不成体究念佛的原因,大概有底下两种。第一种就是一念相续的功夫不够,也就是没有忆佛的功夫,因为没有忆佛的功夫,所以他就不能转入参话头的阶段。从刚刚我们讲参话头跟照顾话头这样的差别,你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你想要参话头,想要体究念佛,就一定要先学会无相忆念拜佛的功夫。再来说第二种原因就是知见不够,不知道自性弥陀到底指的是什么。不知道自性弥陀其实是无形无相,一直在相上面转,把有形有相的 阿弥陀佛当成是自性弥陀,其实是错的!所谓自性弥陀其实就是真如佛性,祂无形无相、不可称、不可量;只要是有形有相,统统都不是自性弥陀。

接下来说,很多学佛人都有了一个错误的知见,就是以为说:无余涅槃的境界当中有一个清净无染的境界相可以让觉知心安住其中。因为有了这样一个错误的知见,所以把意识相应的一念不生境界,当成开悟,其实了是落在我见当中,怎么可能开悟?所以说,我们如果要具备第一义的知见,首先要研究佛法根本的教典,也就是要去研读《阿含经》里面的内容。

再来说,当我们研读了《阿含经》里面的内容以后,知道了说五阴是空相、五阴是空的、世界也是空的,也知道了五阴的内涵,知道五阴的功能,他就可以继续深入来研读大乘的经典。大乘经典,譬如说《般若经》六百卷,如果没有时间去读,你就只要研读《心经》、《金刚经》,这也是属于般若的经典,还有《胜鬘经》、《维摩诘经》,还有《大般涅槃经》、《法华经》这样的经典其实也都是可以的,你都可以去研读。研读以后你还要再去思惟它的法义,然后如果不懂,就要去请教善知识,把这个法义弄清楚。你这样的经过了知道五阴的空相,也具备了第一义的知见,如果说你已经修学无相念佛的功夫,你就可以开始进入体究念佛的阶段。

假设说,如果说你最后体究念佛没有完成,没有证得实相的境界,你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还是可以上品中生,在《观经》里面也讲说:善解第一义而心不惊惧,可以得上品中生。(『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当然你还要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要发菩萨的大愿,也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当你发了这个大愿以后,你就是菩萨了,也就是你就可以得到上品中生的机会了。

今天我体究念佛就讲到这里,下一集将由正益老师继续为各位菩萨讲解体究念佛的第三节。谢谢各位菩萨的收看!

阿弥陀佛!


回首页·目录页·上一集·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