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师相应法 第五则 密宗对于如来藏的解释(二)

更新日期:2016/05/13     08:00

(真心新闻网台北报导)密宗如来藏含摄于物质色法的气脉心轮,不应道理。错会六识功能以为实相法者,恰好是未断我见、未断三缚结之明证。认取五欲为实,徒然增长后世烦恼,长劫沦落生死难以解脱,是以不应将五阴十八界认为是真实不坏之我。凡以识之功能作为真实不坏我者, 佛言此为为魔所趁。《杂阿含经》中的一则故事,很可作为学佛人借镜:

时,魔波旬化作御车象类,执杖觅牛,著弊衣,蓬头乱髮,手脚剥裂,手执牛杖,至世尊前问言:「瞿昙!见我牛不?」

世尊作是念:「此是恶魔,欲来乱我。」即告魔言:「恶魔!何处有牛?何用牛为?」

魔作是念:「沙门瞿昙知我是魔。」而白佛言:「瞿昙!眼触入处,是我所乘。

耳、鼻、舌、身、意触入处,是我所乘。」

復问:「瞿昙!欲何所之?」

佛告恶魔:「汝有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若彼无眼触入处,无耳、鼻、舌、身、意触入处,汝所不到,我往到彼。」

尔时,天魔波旬即说偈言:

「若常有我者,彼悉是我所,

一切悉属我,瞿昙何所之。」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若言有我者,彼说我则非,

是故知波旬,即自堕负处。」

魔復说偈言:

「若说言知道,安隐向涅槃

汝自独游往,何烦教他为?」

世尊復说偈答言:

「若有离魔者,问度彼岸道,

为彼平等说,真实永无余,

时习不放逸,永离魔自在。」

魔復说偈言:

「有石似段肉,饿乌来欲食,

彼作软美想,欲以补飢虚,

竟不得其味,折觜而腾虚,

我今犹如乌,瞿昙如石生,

不入愧而去,犹乌陵虚逝,

内心怀愁毒,即彼没不现。」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沙门、婆罗门眼习近于色,则随魔所自在,乃至不得解脱魔繫。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若沙门、婆罗门眼不习近于色,不随魔,自在,乃至得解脱魔繫。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当时天魔波旬化作一位驾驶象车的人,身著破弊衣服、蓬头乱髮,连手脚皮肤都剥离开裂!此时波旬手执牛杖,作寻牛貌,走近 世尊面前问言:「瞿昙!见到我的牛了吗?」世尊即作是念:「这是天魔波旬,为了扰乱于我,特现此身。」便回答告诉波旬:「恶魔!何处有牛?你要牛作什么呢?」听闻 佛回答以后,波旬知道伪装已被识破。进而向 佛说道:「六触六入之所在,是我天魔波旬所掌控所依止之境界,如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入六触六识等处所。」进而復问 佛言:「瞿昙!那么你又是归于何种处所何种境界呢?」 佛回答天魔波旬说:「你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六入六触作为归所,但彼实相法(如来藏)中却没有眼等六触六入等处所供你归向依止,这不是你天魔波旬所能到达之处!而你所无法到达之处,却正是我释迦牟尼往至于彼实相法(如来藏)的所在。」

尔时,天魔波旬即说偈言:

『依于五阴十八界有而产生的我(我见我执),这些都是我波旬所归向的处所,五阴十八界种种五欲之法一切皆归属于我,瞿昙你又是以何种处所何种境界为我呢?』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依于彼(实相法)来说,认取五蕴为常恆不坏之真我者,乃是错误不实的见解。是故可以知晓你天魔波旬,即已堕入了错误的见地之中。』

魔復说偈言:

『若以名言使人知晓真实法义,进而安隐地趣向涅槃解脱之道。你瞿昙独自前往证取这样的境地就好,何烦忧劳地教导他人也一同获得解脱呢?』

世尊復说偈答言:

『设若有人想要脱离魔的繫缚,而向我释迦牟尼问取度脱于彼岸的方法。我将为他平等而说真实永远无余之解脱法要,若此人勤时修习而不放逸者,必能永远脱离魔的种种繫缚,进而获得自在解脱。』

魔復说偈言:

『如同有石观似肉块,飢饿的乌鸦想要前来啖食。原以为是柔软丰美的肉块,可弥补饥虚。如今竟丝毫不得其美味,反而折断嘴巴腾于虚空之中。我波旬如今犹如乌鸦,瞿昙则心如磐石。令我无法趁忖其机,所以不得不怀愧离去,犹如乌鸦凌空而逝。内心怀抱著忧愁苦毒,随即隐没不再现身。』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沙门、婆罗门等,眼之习性好取色相,则为五欲所自在,随魔所自在,乃至无法解脱于魔之繫缚。耳、鼻、舌、身、意也同样是如此。』

『若沙门、婆罗门等,眼之习性不好于色相,不随魔之五欲境界而能自在,乃至获得解脱于魔之种种繫缚。耳、鼻、舌、身、意也同样是如此。』

正觉教育基金会董事长陈介源先生指出,由于见闻觉知不能外于六识的功能而有,就算观想成就了,不过就是意识长期思维的成果,与实相法丝毫无关。因此密宗以意识心观想上师如 佛,以剎那不住的无常法作为证取实相之行门者,实不应佛法正理。乃是西元八世纪正法衰败以后,以坦特罗佛教为体的西藏密宗,对于真实佛法的最大误解。(採访组报导)20160513

正觉教育基金会採访组

转载自正觉教育基金会全球资讯网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trueheart/445

关键词: 达赖喇嘛 , 喇嘛教 , 藏传佛教

上一篇: 密宗四加行辨析 第十八则-密宗第一不共加行的归依行门是佛法吗?(三) 忘恩负义的上师及误会一场的証法身
下一篇: 宗喀巴著《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的评析?之四十五

相关文章
访客评论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您发表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