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矛盾与左右攀扯 宗喀巴著《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的评析?之五十四

更新日期:2016/12/14     08:00

(真心新闻网採访组台北报导)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实修「气脉、明点」,这些乃是五蕴身心上的外道之法,修习「怀、增、息、诛」之类的持咒鬼神感应之法,与解脱无关;修习「无上瑜伽双身法」,则来自印度教的性力思想,若要论及真正佛法要义,便捉襟见肘、处处破绽。尤其「第十一条堕戒」,虽然谭崔制戒者及宗喀巴喇嘛教祖师,刻意歛收狰狞杀伐面目,想要东施效颦作说理式的「法义辨正」,却因喇嘛教外道的本质,和粗略袭仿佛教法义而未曾实证,并对佛法名词代表的内涵自行另作解释而不符佛法,因此愈讨论就愈陷入矛盾,于是为作掩饰而刻意攀附佛法中的般若中观,反而更显出自己攀扯葛藤的困窘。请看原文:

原文:

二、此戒之犯行,是指妄想诸法有名、生、住、灭等体性法相。《果得精髓概要》、《世尊一切法教祈请仪轨》,与《胜乐金刚密续莲花度母论》里,释义皆同此说。

宗喀巴的「戒释」,常于「对象」与「犯行」界定不清,或者应该说他都是想到哪里就「」到哪里,界定与否反而不重要。如本戒中,上一段已在讨论「诸法有(或无)名、生、住、灭等体性法相」,本段依然在此议题上纠缠不清。所不同的是,上一段是禁制「说空为有」的妄想,而本段则是直接禁制「生起有见」的妄想。须知假藏传佛教宗喀巴等人既已认定「缘起性空」、「一切法空」为诸法实相,便以此不许其学人落于「有见」,姑不论宗喀巴等人仍然认定五阴为常住不坏法而落入「有见」中,口中却言「一切法空」而落入「空见」中;然而「执有」、「执空」虽都非中道正见,但相较之下,「恶取空最为邪执。故佛门祖师每言:宁起有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经教中亦有教言,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8〈11发菩提心品〉:善男子!若起有见,胜起空见;空治有病,无药治空(註一)如今喇嘛教以实见「诸法生、住、灭等体性法相」,而竟故谓「不见」的「鸵鸟见地」自欺欺人,更谓若言「诸法有名、生、住、灭等体性法相」则为「妄想」,分明睁眼说瞎话,「指鹿为马」以此呼笼众生。

註一:《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8 (CBETA, T03, no. 159, p. 328, c7-8)

原文:

问:论及诸法时,第九根本堕戒已说修行人不应生起诸法有始以来具有自性的妄想,此无义故;然而此时再持诸法无名等为真实理,岂非驳斥与诽谤于第九根本堕戒所说诸法无自性的道理。换言之,如果承认第九根本堕戒所说的是佛陀圣教,那么,此条堕戒所说岂非犯下第六根本堕戒所说的诽谤三宝重罪

由于喇嘛教一向依附佛教教义,抄袭佛法名相,而暗渡谭崔外道思想入佛门中,以喇嘛外道身入篡佛教正统。因此,所谓「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逐条表达时,就多有不如理作意的演述,各条款之间若互相比对、併论,就会更形杆格。尤其到了本「谭崔十四根本堕戒」,其「般若」「义理」与前数诸谭崔法义条文的矛盾冲突,甚至到了直接对立、无法融通的情况。宗喀巴自见败阙,只好自己先跳出来,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打打「预防针」,为那些势必郁滞上火的「谭崔法义」消「言(炎)」消「」。

且先回顾一番:「第九根本堕戒」的戒相条文是「谓对一切法本性清净之教义,疑惑不信。」其内容则主要是以误会的「一切法空性」,也就是以蕴处界诸法「缘起性空」这样的虚妄相作为「清净」之想;换句话说,假藏传佛教宗喀巴所妄想的「一切法空性」、「清净」,不是本来自性清净的「如来藏空性,而是「无自性」的万法生灭过后,一切归于断灭的顽空,也就是「一切都没有了」的空相,成为「恶取空」的愚人,所以他的邪见无药可治。而今「第十一条堕戒」所言:「谓对无名相诸法起错误妄想」,此说隐含「无名相法」是有自性而恆常存在,不落于「有生、住、灭法相」的。于是,「无自性」与「有自性」互相对干,「第九条」与「第十一条」捉对厮杀;此对则彼一定错,此是则彼必然非,进退两难;导致喇嘛教中人于实证菩萨面前舌头打结,逼得宗喀巴拼着「头壳抱着烧」,也得找词作作「澄清」。

宗喀巴毕竟是使歪脑筋的高手,他不从正面来开解「第九」及「第十一」两条堕戒明显的对立矛盾,反而是从另一个方向搭一条「违建便道」来走后门,避开了直接面对而无法自解的困境。他举出「第六根本堕戒」的「谓批评自宗教义或是他派教理」,先「假设」(如果……)第九条是「佛陀圣教」无误,然后再故作质疑「第十一条」干犯了「第六条」堕戒,于是重大的法义瑕疵,不知不觉间被转化为仅只小小的「但书」没有讲清楚。这时,只要解释了「第十一条」在特定条件下并没有触犯「第六条」,则不但「第十一条」的堕戒义理过关,原先为「第九条」虚晃的「假设」也自然成立无讹。于是,「第九」「第十一」两条的重大矛盾对立,就可以在宗喀巴指东话西(搁置第九),围魏救赵(「解围」第六与第十一)的策略下,又被轻描淡写矇混过关了。

原文:

答:此处第十一条堕戒所说,是指当修行人执持有一无自性法可得时,才犯此堕戒。虽然修行人必须依凭于诸法无自性的正见来修行,但不应升起有一无自性法相的妄想。就像耆那息利在所着作的《金刚乘离二边论》里说:

于一切时一切处视诸法如幻、无自性,即是真言乘行者修行之心要。譬如教中说:「以要言之,真言乘所说真实,即指瑜伽行者所见诸法,一切如幻。

那么宗喀巴又是如何解释「第十一条堕戒」,并没有违犯「第六条」「谓批评自宗教义或是他派教理」呢?宗喀巴解释:「此处第十一条堕戒所说,是指当修行人执持有一无自性法可得时,才犯此堕戒。宗喀巴的意思是,「第十一条堕戒」是说,「修行人」应该相信「第九条堕戒」的内容,却不应该相信真有那一回事。所以他补充说明:「虽然修行人必须依凭于诸法无自性的正见来修行,但不应升起有一无自性法相的妄想。」这好比是说,有一群流氓鱼肉乡里,到处吃霸王餐,但他们只要不生起「天下有白吃的午餐」的妄想;换句话说只要心中想的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继续白吃白喝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逻辑不通,却拿来掩耳盗铃的说词呢?

耆那息利这一位谭崔密续译师坦承:「于一切时一切处视诸法如幻、无自性,即是真言乘行者修行之心要。」在大乘佛法中,「世界如幻」是十住位菩萨依其眼见佛性的功德而生起般若智慧的现观,而佛性是如来藏的一种特殊作用;这并非一切人,尤其是所谓「真言乘」外道修行者,「于一切时、一切处」生起的一切法「无自性」的断见妄想。如果真以这样的妄想作为「修行之心要」,是为无明少慧者。耆那息利更引谭崔教言谓:「以要言之,真言乘所说真实,即指瑜伽行者所见诸法,一切如幻。」将眼前诸法生灭现象自我催眠认作是虚幻,这只要稍具世间法简单观行的聪明,或是物理、生理、心理常识者都能做到;但即使作到了,这也只是「现象」,不是「实相」,真言乘行者却以此为「真实」;更何况他们连这自以为「无自性的正见」,也认为是「不可得的妄想」而不许执持,修到最后岂非只是断灭而已?

原文:

因此,瑜伽行者视净不净法,一切如幻,以此灭除烦恼无有障碍,符真义故无有妄想。亦因此故,心得善法,获大威德。瑜伽师言:修行者应一切时具此正念。瑜伽师并且指出,真言乘此教不同于中观宗见:

有义:中观宗见,亦说此义,譬如他们说:「我无妄想:『我证一念不生』,已离一切见故。

世尊说:观一切法住于一处,犹如食于甘露而参杂毒药。

可见,中观宗见也视诸杂染、净法,于一切时一切处如幻;此中所说,与真言乘无有不同。

瑜伽行者正因为妄想「诸法无自性」以及「无自性法亦不执」遂成「豁达空」而拨无因果,故宗喀巴狂言「瑜伽行者视净不净法,一切如幻」,以此铺陈喇嘛教之种种颠倒妄想与双身淫修等法,将其垢秽不堪与佛法之清净无染,于自心中扫作一处,谓之「以此灭除烦恼无有障碍,符真义故无有妄想。」以此胆大妄为不惮因果,谓之「心得善法,获大威德。」殊不知全部落于意识心之想像心相之中,又双堕断见及常见之中;巧言善辩而于今日得意忘形,来日将大有殃在;此又一次证明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矫枉谤法「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处。

宗喀巴復于此处,托名「瑜伽师」「有义」等,以此处喇嘛教「真言宗」义理,与所谓「中观」作错误的比附,一来为谬抬喇嘛教与佛教等同的错误印象,二则欲误导佐证本「第十一条堕戒」义理不虚,有如中观见者论。然而大乘佛法中观精义本含摄「如来藏的体性,与其所生的万法和合」而言的中道,亦即非仅不落两边,更是不离两边,永远非即亦非离。若以喇嘛教的缘起性空故一切法空为主要见解,即反而是大乘菩萨所要破斥的邪见。更何况宗喀巴所举:「我无妄想:『我证一念不生』,已离一切见故。」这是错以离念灵知的意识心为实证法界实相,不脱识阴范畴,具足常见外道邪思,正是入一切邪见故,安得离一切见?宗喀举此为例却正好证明他错会中观,完全不懂佛法

宗喀巴又谓「世尊说:『观一切法住于一处,犹如食于甘露而参杂毒药。』」此处因为宗喀巴不是引证经典原文,且无上下文接续对照,致使文义不明,因此不得而知这一句话是否出于经教,姑且存而不论。然而,宗喀巴谬言「中观宗见也视诸杂染、净法,于一切时一切处如幻。」这就是胡说八道。大乘法中所说的「染净一如」是《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中所说的:「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意即第八识如来藏心体虽自性清净,但却含藏着无明、业种与前七识染污的种子,致使众生流转生死、烦恼不断。《心经》中的不垢不净」即是此意。喇嘛教「真言宗」所说的却是「于一切时一切处如幻」,于现象界中在在处处皆染净混同(喇嘛教所言之「一切『处』」与蕴『处』界之处显然无关,乃「方所」之简单义),又一切虚妄非真实法。所以真正中观所见,是依无名相法如来藏非即一切法、非离一切法的中道观行所见境界;与喇嘛教「真言宗」所住五阴一切法空,又执五阴及我所乐空双运境界实有,而堕入两边的妄想境界「无有相同」;是以,宗喀巴牵扯比附佛法中观则完全不能成立。(採访组报导)20161214

正觉教育基金会採访组

转载自正觉教育基金会全球资讯网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trueheart/476

关键词: 喇嘛教 , 藏传佛教

上一篇: 同性婚姻平权——佛教的看法是什么?
下一篇: 评藏传佛教在台湾发展过程中的弊端 第十一则:是非曲直自在人心

相关文章
访客评论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您发表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