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集 佛法八正道之正见与正思惟

正纬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三乘菩提概说”。我们今天仍然要继续跟大家谈八正道。在上个讲次里面,我们跟大家用世间法的方式,跟大家解释了世间八正道;那么今天,我们要更进一步来看看所谓的出世间的八正道,或者说,我们说佛法里面谈的八正道,应该怎么去看。

  首先,我们要说这个部分,一般正如同我们这个讲次里面是接续著所谓的四圣谛、四圣谛的内涵,来看八正道;那是因为,在声闻人所修习的佛法里面的话,四圣谛是一个根本的道理。我们前面跟大家谈到了,八正道它是什么样的一个原则呢?其实它是一个实践的方法。因为我们对于每一样的事情,要先具备有正确的知见;并且有了正确的知见之后,再来详细地思惟,内化,变成自己的知见;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并且我们还要常常练习,忆持不忘;乃至于最后能够在任何的场合、任何的境界,都能够心得决定。这个反覆练习、内化、念念不忘,到最后心得决定,其实就函盖了所谓的正精进、正念跟正定。所以,我们从正见、正思惟、正念、正定、正精进,这个都是我们所谓的实践的方法,可以说是实践的主要方法。除了这个主要方法之外,我们也希望说,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把我们周围的这些环境,能够适当的安排好,避免对我们的学习产生了遮障,所以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到我们的身口意行;这个就是对应到我们所讲的正语、正业、正命。所以,如果从这个方面来看的话,八正道真的就是一个实践的方法。

  那么这些实践的方法,到底是不是谈的是不是真正的佛法的内涵,那还得要看说正见、正思惟里面谈到的是什么样的内涵。比方说,我们现在如果在声闻菩提里面,我们来跟大家谈八正道的话,我们就优先会采用了四圣谛的方式来跟大家谈。

  那四圣谛里面呢,关于它的正见跟正思惟,应该是哪些内涵呢?当然就是关于苦、集、灭、道这个四个圣谛的道理。

  也就是,我们要知道说什么是苦,什么是佛教所谓的苦;佛教所谓的苦,并不是我们吃到的苦涩的东西那个叫苦;实际上佛教的苦,是遍于一切境界所能够见到的都是苦。那么这个苦是不是一味的消极、灰色呢?其实正好相反,如果能够真正掌握到佛教苦的这个义理的话,反而这个人生呢,会产生出更积极进取的一面。这个是苦的部分。

  当然苦的部分,接下来就要看看说,苦是怎么产生集的?为什么我们会有种种的苦?这个就要牵涉到我们是在从累世里面,是如何的自己自动、自发去累积了这些苦因跟苦果。这个部分我们听闻了之后,要能够谦虚、没有慢心地听闻了正确的知见之后,然后自己去思惟:为什么透过这样子的熏习,透过这样子的累积,我们会累积现在所遭受的这个种种的苦?所以,这个部分就是关于苦集的部分的正见跟正思惟。

  那么苦灭的部分,一样的,我们必须要先熏习,特别是对于解脱道里面的无余涅槃的境界,要有正确的理解;从那个正确的理解之后,才能够跟前面所讲的苦圣谛跟苦集圣谛这两个圣谛交互参照,并且形成一个稳固的佛法的解脱基础。所以这个部分——正见部分,一定是对于无余涅槃、对于解脱的道理有所正确的认知,并且还要经常思惟这样子是不是符合于佛经 佛所开示的这些道理,要经常的加以思惟。这个就是关于苦灭圣谛的正见跟正思惟。

  同样的,道谛的部分,就是要实际去实行的部分。这个实际实行的部分,其实讲的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我们用八正道当作实践的方法,这个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所以我们说,正见跟正思惟,放在声闻菩提里面,以四圣谛来解说的时候,就是针对苦,跟苦的集,跟苦的灭这些部分有正确的见解跟思惟。

  那么接下来,应该知道了这个苦的集、苦的灭之后,我们应该要怎么样从现在所看到的苦跟苦集的状态,然后慢慢让我们自己能够渐次达到苦灭的状态呢?当然就是要我们依照 佛所开示种种的解脱的行门,一一的去实践;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有所谓的正精进。正精进的内涵,就是要按照,比方说按照《阿含经》里面 佛陀所开示的道理,我们一步一步去实作。并且在实作的过程中,必须要继续维持解脱的正念,乃至于最后我们能够正定。这个正定,当然有许多人在声闻菩提里面讲的正定,包含了许多的这个禅定的内涵;但是,我们其实要回归正定这个“定”这个字,其实谈的是心得决定。我们说即便是禅定本身,也是让我们的心容易制心一处;那么制心一处岂不就是心得决定吗?所以,其实我们应该要从它根本的道理来看,定这件事情,其实讲的是心得决定。所以,哪怕是我们也许禅定的功夫也不见得真的很好,可是我们如果有按照真正 佛所开示的方式去断我见、断我执的话,那么一样的,我们在正定方面的修习,是一样值得赞叹跟喝彩的。

  除了这些之外,当然我们又说要减少遮障,所以我们希望有正语、正业跟正命。那正语跟正业的部分呢,过去一般在这方面的说法,也都是回归到说我们要尽量减少造口业。那正业的部分,当然我们谈到的就是要持五戒,要行十善业。正命的部分呢,我们谈到了就是希望大家要选择正当的职业,比方说不要去开赌场这些职业。另外,除了一般正当的职业之外,我们也更希望,凡是有意要学佛、有意要根本改造命运的朋友们,希望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能够注意到尽量能够远离会对众生造成侵害的职业;比方说屠宰业这部分,应该要尽量的远离。

  这个就是我们一般在说,在声闻菩提里面,谈四圣谛的时候会谈的范围。不过就是说,我们现在希望,正因为前面的讲次里面,我们的亲教师已经针对四圣谛,给大家讲解得非常的详细了;所以我们现在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我们不妨从整个佛法的眼光来看看所谓的八正道,特别是今天谈的正见跟正思惟的部分。

  我们说佛法的部分,不外乎就是解脱道跟佛菩提道,我们先来谈谈解脱。解脱谈的当然就是烦恼是什么,然后我们怎么减轻烦恼,并且我们是不是最后能够究竟解脱于烦恼。我们要跟大家建立的基础的观念、正确的观念,也就是正见,这个部分谈的就是“解脱是学佛的必经入门之路”。

  我们给大家举的例子就是,比方说,我们如果要跑跳之前,我们应该要先学会走路,先学会走路之后,然后接下来才能够跑跑跳跳。可是,我们能够跑跑跳跳之后,接下来我们会随著年岁的增长跟知识的增进,我们会对我们的身体结构、健康种种,会具足更多的知识跟具足更多的技术。所以,当我们具足了这一切之后,回过头来看看最基础的这个走路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到说,的确走路是一个我们迈向掌握身体结构的一个必经之路;可是它的更根本的关于身体结构跟健康这些的道理,其实它是完整的函盖我们当时能够走路的这件事情。

  又比方说,我们一般在世间在学的时候,我们要学比方说学这个算数来讲,一开始的时候,当然老师要教我们说一加一等于二,这些简单的算数道理;所以,我们要透过像一加一等于二这样子的一个算数的基本道理,我们才能够进一步学更深的算数,甚至于接下来学更深的数学。所以,如果没有经过基础的算数的话,我们根本就很难再学更深的算数或者更深的数学。可是我们学了算数跟数学之后,接下来我们会接触到更多世间的学问知识;比方说,我们接触到会计学,比方说,我们会接触到经济学,甚至我们会接触到物理、化学等等既广又深的世间的学问知识。当我们学到了这些学问知识的时候,回头再去看看小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一加一等于二那个基本的算数的话,我们应该都能够同意,这些基本的算数是我们学到世间学问的基础。你一定要有具备这些基础,才能够学更高深的学问知识;可是你反过头来,当你已经学到了这些高深的学问知识之后,你回过头来再看这些基础算数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这些基础算数,都包含在所谓的更根本的学问的道理里面。

  给大家举这个例子,其实就让大家知道说,解脱跟佛菩提的这两件事情,我们要说的是,不管是解脱或佛菩提,其实这个解脱烦恼的这个是一切学佛的必经之路。正如同说,我们在学基础算数一样,你一定要先知道、先掌握正确的解脱的义理跟行门,然后才能够学更高深的;那么更高深的,其实谈的就是佛菩提。那么一旦学到佛菩提之后,回来再看解脱的时候,其实你会了然于心——解脱是一个必经之路;但是,解脱的整个的部分,其实都完完全全函盖在佛菩提的范围里面。

  这个其实也是唿应到 佛陀当年弘法的顺序,因为 佛陀正是先开始讲解脱道,然后再来开始跟弟子们讲解佛菩提道。佛陀这样子的弘法顺序,除了说是为了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先让大家快速的能够解脱以建立信心之外;我相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内涵,就是因应娑婆世界众生的心性,所以我们建立这样子一个法次第,会让佛菩提的基础——佛菩提透过解脱道的修习,能够建立了适当的基础,让大家以后在修习佛菩提的时候,不会再因为解脱的基础不稳固,而产生了所谓的性障或者种种的遮障等等。这个我们是觉得说,佛陀弘法的顺序也正是唿应了这一点。

  所以我们跟大家说的是,关于正见的部分,学佛一定要有正确的解脱知见;并且我们说,解脱这件事情,最好大家要具备的有初果向。初果谈的就是,有很清楚的界定,就是断了三缚结,而三缚结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所谓的我见。那这个我见并不是我们一般所想像到的,不坚持自己的见解就是没有我见,或者是不执著我们自己就叫作没有我见;其实我见的内涵是需要去深究的,深究的关键,其中一个重要的典籍就是所谓的《阿含经》。如果各位观众对于《阿含经》,觉得直接去念的话觉得不容易下手的话,其实建议各位观众可以参考我们会里面 平实导师所写的《阿含正义》;在这个《阿含正义》里面,平实导师非常清楚准确地描述了我见跟我执的内涵。

  我们刚刚讲说初果,初果断三缚结,而三缚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见;可是我们刚才跟大家讲说,要学佛至少要能够初果向。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大家最好能够断我见,能够得到初果,然后再继续学佛菩提的时候,这个路就会走得很稳、很顺;可是当然就是说,如果限于修学的环境一些限制的话,至少我们应该要鼓励大家,如果还没有得到初果的话,至少要知道说,我们已经朝向初果前进,这个叫作初果向。初果向一个重要的关键,就一定要知道,一定要知道我见的内涵;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够断得了我见,但至少要知道我见到底指的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说除了正见的部分,除了解脱道是如此的话,佛菩提道更是如此。因为佛菩提,谈到“菩提”这两个字,谈到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来具有的清净本心;既然是清净本心,自然祂也是一样会具足解脱的功德的。所以我们说,我们刚才给大家讲说,我们说解脱是学佛的入门、入手的地方,没有错;因为我们要学佛菩提道,一样的我们希望大家要能够具备初果向,最好是已经有了初果之后,然后继续来求明心见性。所以我们常常说,跟我们的学员说,要学佛菩提道,也是希望大家能够断三缚结;并且在我们明心见性之后,更能够明白解脱的道理。明心见性之后再回头来看四圣谛,看因缘法,那是对于每一项的内涵,都会有截然不同的体会跟认知。明心见性之后我们也才会知道,其实一切的佛法,包含我们刚才讲的四圣谛、因缘法的这些所有的一切法,其实都是建构在如来藏之上。这个就是我们要给大家谈的,关于整个对于佛法应该具有的正见跟正思惟。

  所以我们要提醒大家就是说,这个正见的部分,我们说解脱必定全部函盖于佛菩提道,但希望大家,解脱是学佛必备的知见,我们希望大家即便是学佛菩提道,也是应该要从断三缚结开始;并且,佛菩提道的关键是明心见性,只有明心见性之后,才能够正确的理解大乘经典。所以这个意思就是说,初学佛的人在正见的这个部分,应该要先建立正确的解脱知见,也就是要知道三缚结,要知道我见;这个是对每一个初学佛的人都是很重要的基础。我们应该要先具体的知道三缚结里面的我见指的是什么,避免在初学佛的时候,就直接用“不执著”这三个字去函盖一切的佛法;这样子的话,对我们的学习来讲,都会产生障碍。

  那有了正确的知见之后,接下来我们必须要透过思惟——正思惟,把我们刚才的知见内化,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见。因为我们如果没有经过思惟整理的话,老师不管怎么说,那永远是老师的知见,而不是我们自己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透过正思惟的方式。同样的,我们要跟大家说的正思惟,一定要基于正见;正见就是我们刚才给大家谈的全部的内容。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掌握正确的这个见解——正见来说,我们再来思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比方说我们如果听到有人说:“我们思惟,可以思惟一切都是苦、空、无常、无我,因而对于名利、权势、恩怨这些事情,都能够一一的放下而不执著。”如果我们面对这样子的一句话的时候,我们应该要进一步的思惟,用我们刚才给大家讲的正见来思惟、来理解看看,这句话是不是能够完整地传达解脱的这个意思呢?

  比方说我们刚才跟大家讲的,一般人碰到这类型的事情,通常会关注在所谓的“不执著”这三个字。所以,哪怕是《金刚经》里面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或者《心经》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一些的道理,往往我们都会直接倾向用“不执著”这三个字去理解所有的经文。但是,刚才我们在正见的部分已经跟大家说了,就是《金刚经》、《心经》的这一些的经典,实际上这些经典都是所谓的菩萨们修习所需要的经典,它们都是属于佛菩提道的范围;而对佛菩提道的正确的理解,也就是对于《金刚经》跟《心经》这些经文的正确的理解,必须要有明心的基础,才能够对这些经典的意思有正确的掌握。在还没有明心之前,其实我们应该要请大家回归到最根本的解脱的道理,这个就是我们在正见里面跟大家说的,要建立正确的解脱知见;也就是,要正确的掌握什么是我见,才能够在这个思惟里面,不会因为“不执著”这个三个字就走偏了。所以这个部分,在思惟的部分跟大家举的例子,请大家要特别的记住。

  我们再一次的叮咛大家:如果还没有明心,还没有找到我们自己的清净本心的话,请大家在面对佛法的时候,尽量先回归解脱的原理。你可以想想看,比丘们当年在听到 佛的开示之后,是如何继续的修习,是如何去成就解脱的呢?比丘们在闻 佛开示之后,是不是像我们刚才所举的例子一样,去思惟说,对于名利、权势、恩怨,放下,不执著,就达到解脱了呢?所以这个部分,是一个很关键的情节,请大家好好想想看。

  其实我们要再次叮咛大家,就是解脱的关键是三缚结,三缚结里面最重要的是我见;而我见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在现在看到的所谓的“不执著”的讲法,往往都没有正确的掌握我见;所以请大家先别用“不执著”三个字来函盖一切的佛法。不如老老实实的阅读《阿含经》,或者阅读 平实导师所写的《阿含正义》,去掌握解脱的义理。这个就是我们在正思惟的部分应该掌握的精神。

  今天就先跟大家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