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集 四住地烦恼

正祺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单元。今天我们来探讨“四住地烦恼”。

  《胜鬘经》中胜鬘夫人说:

  
阿罗汉、辟支佛所断烦恼更不能受后有故,说不受后有,非尽一切烦恼,亦非尽一切受生故说不受后有;何以故?有烦恼是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断。烦恼有二种,何等为二?谓住地烦恼及起烦恼。住地有四种,何等为四?谓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此四种住地,生一切起烦恼;起者,剎那心剎那相应。(《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在经中胜鬘夫人:“阿罗汉与辟支佛所断的烦恼,使得他们不能再接受后有,所以说他们不受后有,但不是他们已经断尽一切的烦恼,不是说他们已经断尽一切受生的缘故而说不受后有。”这意思是什么呢?这是说他们因为已经断尽了思惑,不可能像菩萨一样由于悲愿而发愿再度受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再接受后有,就这样说阿罗汉、辟支佛不受后有。可是他们其实还没有断尽一切烦恼,也没有断尽一切的受生,因为烦恼障所含摄的习气种子,他们都没有断;而且所知障所含摄的无明及上烦恼,他们也都还没有断;既然如此,他们如来藏中的种子仍然会变易,所以仍然有异熟生死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说二乘圣人已经不受后有,这当然只是方便说,不是究竟说。

  种子的变易就是变易生死,还有变易生死,就意味着仍然会有异熟生、异熟死。异熟生是当前就在大家身上存在的,异熟生是投胎以后就开始的,也是无始以来一直都存在的生;只要生命的型态存在,就已经是异熟生了;而我们在妈妈肚子的时候,以及出生以后在人间不断地生活,乃至学佛的过程也都是异熟生,因为这整个过程都要靠种子的流注生灭以及熏习,来变易如来藏中的一切种子,这样子才能够完成生命的周期以及出世间法的修学,所以有生之时就是异熟生持续存在的时候。既然阿罗汉还有异熟生的种子变异现象存在,当然他们如果回小向大、转入大乘,就一定会再接受生死;既没有失去投胎再受生死的能力,当然就会有异熟生死,只是因为尚未回小向大而厌恶生死,所以方便说他们不受后有。

  假使不是因为解脱的智慧使这些阿罗汉厌恶生死,当他们回小向大而转入大乘法之中,仍然还会在人间继续入胎而成为菩萨,所以仍然可以因为异熟生死的缘故而继续生死。只有断除了种子生灭现象的人,永远不再有种子变异现象,才能说已经绝对不受生死——连异熟生死都不存在,那就是诸佛了。所以说,二乘圣人都还可以再受生死,他们不受后有的缘故,是因为所证的解脱智慧,以及所断的烦恼,使他们死后不再接受后有,并不是已经断尽所有的烦恼。因此,他们不是已经断尽一切烦恼的人,也不是已经证得种子不再变异而有超越变易生死的能力,而说他们是究竟不受后有。

  胜鬘夫人解释说:“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有一些烦恼是阿罗汉与辟支佛所不能断的。他们所能断除的烦恼有两种:第一种是住地烦恼,第二种是起烦恼。住地烦恼又分为四种:第一是见一处住地,第二是欲爱住地,第三是色界爱住地,第四是有爱(也就是无色界爱)住地。这四种住地烦恼,会出生一切的起烦恼;起烦恼之所以被称为起,是因为这一类的烦恼,都是在生起的每一剎那中,由觉知心意识及意根在每一剎那都相应的。”

  第一个、见一处住地烦恼。一般都解释为三缚结,也就是身见、疑见跟戒禁取见。身见又称为我见、萨迦耶见,是因为众生都以虚妄的五阴以及它的功能作为自我的缘故。这是二乘圣人所断的烦恼。可是三缚结明明只是我见所断;既然是断我见的时候就断了三缚结,为什么这个见一处住地有时竟然说阿罗汉、辟支佛没有断除呢?其实意思不是这样的,因为这是在区分二乘菩提所断的烦恼与大乘菩提所断的烦恼中有不共二乘的地方,所以见一处住地其实就是三缚结。但是见一处住地当中,有二乘圣人已断的部分,有二乘圣人所不知的部分。为什么断了我见以后就可以经历七次人天往返而成就解脱果呢?这个是阿罗汉、辟支佛所不知道的,这只能听取佛语而信受之,但是菩萨依道种智却能够了解。所以菩萨经由明心而断除见一处住地的时候,所断见一处住地烦恼的内容,却不是二乘人所能了知的,因此也可以方便说为二乘人所不能断。但一般都是说二乘圣人已经断除见一处住地,这种说法也没有错,因为是从二乘声闻解脱道来说的,所以说这是二乘圣人所能断的烦恼。

  第二个、欲爱住地就是欲界爱。众生会流转于欲界中,都是因为欲界爱,也就是对欲界中的五尘有所贪爱。除了往世证悟之后发愿要继续受生在人间的菩萨以外,都是因为欲界爱而流转于人间或欲界中。但是有谁能够自称他是往世已经悟过而发愿再来这里受生的呢?其实没有多少人。只有在重新受生以后自己参究就能够开悟,或者说读了 平实导师的书以后自己参禅就能够开悟的人,完全没有经过同修会上课教导知见以及引导就能自己开悟,这样才有资格可以说他过去世曾经悟过了,这一世是乘愿再来的人;否则,都是因为欲界爱住地而来受生于人间的。所以说,欲界爱住地是系缚众生轮转生死的最大绳索,非常的粗重明显。被欲界爱住地这个粗大绳索系缚最严重的,当然就是西藏密宗的法王、喇嘛们;他们由于离不开五欲的觉知心,并且是贪著最强烈五欲中的觉知心,也就是贪著无上瑜伽乐空双运境界中的觉知心自我;无论贤圣如何说明五欲中的觉知心是虚妄的,他们仍然永不改变的认定是常住而且不坏的真实心,于是永远无法远离觉知心相应的欲界境界,所以被欲界法所系缚,永远住在欲界当中。这正是最标准的欲爱住地。这种欲爱住地烦恼,是三果、四果所断的;但他们只断现行,还有更深细的习气随眠,却不是二乘圣人所能够断除的,所以若在二乘声闻法当中来说,都说这是他们所已经断除的烦恼;但若从菩萨所证的种智中来说,就说他们也是无法断除这种烦恼的。所以有时说他们已断欲爱住地烦恼,只是 佛陀方便施设,不是究竟说。

  接下来是色爱住地。色爱就是执著色身、色尘,不肯舍离色阴、色尘;因此色界天人为了保有色身,就无法往无色界四空定前进。因为到了四禅以后,再过去就是四空天的境界,没有色身;可是色界天人认为没有色身是不能忍受的事情,是他们不能接受的观念,所以他们必须保有色身,对色身有所贪爱,那就叫作色爱住地。有些人听闻 佛陀说法:入无余涅槃以后是没有觉知心存在的、是没有六尘的,却不愿归依佛门,心中自以为是。所以当他们证得第四禅以后,心中想说:“我在第四禅中把觉知心灭除了,岂不是就变成断灭了呢?那我要取涅槃该怎么办呢?所以我要把色身留着,而把觉知心给灭了,那就是入无余涅槃。”于是他就在第四禅中把觉知心灭了,以入涅槃想而灭掉觉知心自己,却把色界中第四禅天的天身保留着,以免变成断灭空(四禅天的天身虽然没有了骨头、没有五脏六腑,仍然是要算是“臭”皮囊)。正因为不肯离开色界爱,所以他作涅槃想而把觉知心灭了以后,结果变成入无想定而不是入无余涅槃。

  不肯归依佛门而自以为是的外道,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当他入涅槃却成为无想定以后,仍然不肯听受菩萨的教导,自以为是证得涅槃,死的时候由于自以为是而“入涅槃”,就会出生在四禅天凡夫最高层次的无想天中;他在无想天中,会立刻进入自以为是的无余涅槃中,其实只是进入无想定中。在无想定中并没有意识存在,如果不中夭,可以类似沉睡一般的安住五百个大劫;到了最后寿命终了,觉知心又再度现起的时候,他想要了解自己到底是住在什么境界当中,为什么会从“无余涅槃”当中再度出现了自己?到了第三剎那他终于了解“原来我没有办法住在涅槃里面”,接着就下堕了!前后就只有三个剎那就下堕了,想要继续住在无想天中却已经作不到了。他若是在无想天中下堕之前,起念毁谤说:“没有涅槃可入,佛陀说可以入涅槃、了生死,都是骗人的。”就会因为谤法而下堕地狱。如果没有谤法,以前在人间时又没造过恶业,就会再度出生于人间;以前在人间若曾造过小恶业,这个时候就会堕入三恶道当中受报了。这就是色爱住地的内涵。这都是二乘圣人所断的色爱住地烦恼;但是其中还有许多是二乘圣人所无法断除的烦恼,所以从诸地菩萨的境界来看,其实其中有许多是二乘圣人所无法断除的。因此,有时说二乘圣人已断除色爱住地,其实也是 佛陀施设的方便说,那就是摄属异熟生死的部分了;因此色爱住地其实也是从唯一佛乘中析出来的,为急求了脱生死的人方便施设的,所以说,二乘圣人并不是已经究竟了生脱死的圣者。

  最后,有爱住地是什么呢?就是无色界爱住地。住地是说觉知心意识所住的境界。有的人认为色身是个累赘,虽然四禅天的色身很轻灵,但它终究是生灭法,是无常、是不可久住,所以有些四禅天人就舍弃了色身,再修证四空定而舍寿以后进入了四空天。四空天称之为天,其实没有天可说,因为没有外在境界也没有色身,只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状态;但是因为已经超过色界天的境界,所以称为天。往生到无色界之后,是什么都没有了吗?也不然!他们是依凭于定力而仍然有觉知心的存在,这觉知心就称为无色界有。在无色界中唯一所拥有的就是觉知心,这是他的意根所拥有的一切;安住在其中,是没有佛法可以思惟,也没办法整理佛法,更不可能实修,也没有善知识可以让他们来亲近,就只有觉知心住于极微细的一念不生的四空定当中。所以是由意识觉知心与定力相应,住在定中,这就是无色界有。所以无色界并不是一切法断灭,还是有三界法所摄的意识与意根继续存在着。这样子贪爱无色界的意根自己、意识自己以及无色界定的境界,就叫作有爱住地;因为意根、意识、无色界定的境界,都是三界有所含摄。当他们贪爱无色界境界中的觉知心等等,那就是有爱,就是对自我的存在有喜爱,也称为我慢,这还是三界有。

  以上四种住地烦恼,会生起一切的起烦恼。起烦恼是说生起了以后会使众生沉沦在三界之中,是众生可以相应得到的烦恼,而且是与分段生死相应的。见一处住地是我见、三缚结,我见会使众生不断地从自我出发,而生起一切的贪爱、厌恶、憎恶、欢喜的心行,这些心行的生起,都是从觉知心常住的错误认知以及对三界境界的贪爱而生起的,所以就叫作起烦恼。凡是从意根与觉知心生起的烦恼都叫作起烦恼,这种烦恼都属于四住地烦恼所含摄,都是在三界中的烦恼,都是与三界境界相应的烦恼。“起”是因为这种烦恼生起之时,在每一剎那都跟觉知心相应,所以叫作起烦恼。

  四种住地烦恼就是一念无明。所谓“一念”,是说这四种烦恼还没断除以前,前一个念刚灭掉,下一个念马上又生起,就这样子念念不断。甚至到证得四禅八定以后,在禅定等至位当中,又会忽然产生一念我见或是我执的烦恼,这样让意识跟意根永远不能断除,因此就不能安住在无我的无余涅槃境界当中;就这样一念又一念不断地生起,让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不能够断除,所以称为一念。所谓“住地”,是说安住在这个烦恼的境界当中,不会知道它的虚妄性,就会执著这个烦恼舍不掉,所以称为“住地”。

  见一处住地是见道所断的烦恼,又称为见惑;后面三个则是修道所断的烦恼,必须在历缘对境当中次第观行然后才能够断除的,所以是修道所断,又称为思惑。大乘菩萨以断除见惑作为基础,接着可以实证法界的实相如来藏,因此打破无始无明。二乘人现前观察觉知心的我、能够思量的我虚妄不真实,只能断除我见,不能了知法界的真实体性,不能实证如来藏。因此同为断见惑,大乘与二乘人却是有差异的。当然断除思惑对大乘与二乘人而言,在其功德受用上也是有所差异的。

  今天就为各位菩萨说明四种住地烦恼到这边。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